从今年的6月底开始,我就正式开始阅读书籍,坚持阅读了。2021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可能很多人一看这个书名就不想看了,其实刚开始我也是这样。但是我还是打开了这本书(这本书有三册,我读的第一册,是对曾国藩整个人生的一个全面概括),曾(后文都简称曾国藩为曾)是晚清,也可以说是近代史上唯一的一个“完人”,是如孔老夫子,王阳明先生一样的完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的不朽“圣人”。而这样的一个“完人”,他在30岁之前也是一个“庸人”。
道光年间,年轻时候的曾,五次考试秀才失败,第六次自觉考前下了苦功准备,考后也觉发挥不错,发榜之日,却被学台,责其“文理太浅”,以佾生注册(比秀才低一级),第七次才考中秀才(快26岁左右,而梁启超16岁就中了举人)!后来才陆续中举人,进士。可见他也只是中人之姿。
再看他的为人,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曾喜欢热闹,天生乐于交往,诙谐幽默。在北京头两年,他用于社交的时间太多,每天到处逛,走东家串西家,饮酒作乐,下棋听戏,每天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从来就没完成过多少。
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普通人在社交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言不由衷,语涉虚伪,比如习惯给人戴高帽子,比如不懂装懂,显摆自己,夸夸其谈。人性中这些常态都在曾身上一样存在,甚至更为突出。
三好色,曾见到美女也会"注视数次,频频关注”,见到别人的姬妾“目屡邪视”
从曾国藩读书和年轻时的为人,我们可以看出,曾在年轻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都是“满身毛病”,也是一个“庸人”。那么他后来是怎么成为“完人”,“圣人”的呢?
道光二十年,曾入京为官,进翰林院,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京师在当时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聚集了当时最顶级的人才,翰林院更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里面都是不俗之士。里面的朋友给了他极大的影响,他开始毅然立志自新,在三十岁一年,学做圣人!
曾虽然有大大小小的缺点,但是他早就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对的地方,需要该怎么改过,早已经有了计划,只不过一直没有坚持下来。在翰林院认识的高雅之士给他的影响让他真正开始“重新做人”实现自己的志向!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起,曾开始日课(写日记),每日日课,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每日读易,作文。他写的日课,传阅给老师,朋友,兄弟,父母长辈们,要求审阅,已改正不足之处。他戒掉了抽了十几年的水烟,改掉了自己喜欢热闹,喜欢到处跑的习惯。改掉了与人交往虚伪不实,言不由衷。当然这在其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他也会被宴会,戏曲诱惑,但是回过头来又深刻反省,终是决心“戒之”。终身不在犯这些“戒条”,并且在立志做“圣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之事,被后人称为“完人”,“圣人”。
曾以“中人之姿”通过“陶冶变化”完成了自身所立之志,成为“超人”,成为“圣人”,我们这些“中人”难道不能够通过“陶冶变化“完成自己的志向,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终身理想,成为自己的“超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