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之 阴阳应象大论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阴阳以上下、男女、水火、左右等明显现象证明万物皆阴阳。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感受】
阳胜明显症状:身热、汗不出、口齿干、心烦、呼吸急促困难而身体俯仰。腹部胀满则为死症。此外不耐夏。
阴胜明显症状:体寒,常出汗,身体总感觉冷并寒颤。若手足冰冷而腹胀满,为死症。此外不耐冬。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
不知用此,则早衰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感受】
黄帝开始问如何调阴阳了,岐伯不急着回答如何调,而是先说明不注意调会怎样,加深调阴阳的必要性。得知道以上讲的七损八益才行。
七损八益,其实就是分别指阴胜阳胜的症状。
七损:身寒,汗出,身常清,栗,寒,厥,腹满。
八益(溢):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齿干,烦冤,腹满。
若不知调阴阳,到40岁,阴气就少了一半,日常动作衰退;
50岁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
60岁阴气衰竭,九窍不得用,下虚上实鼻涕眼泪不自觉淌。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请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感受】
岐伯接着讲知道注重调整阴阳的人(智者)与不知道的人(愚者)的养生思维也有不同。
愚者只看到有问题的地方,查漏补缺,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
智者总结事物归于之规律,顺其自然。在心境上,不过多的干预外界,乐于自己的生活,恬淡虚无快意人生。寿命不得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