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5班《客体关系》单元
《二手狮王》,一部带有怀旧感的喜剧,一部关于尊严、荣誉、信任和成长的电影。演员的表演足够精彩,情节的推展也是流畅自如,我们从中可以充分的领略作为一部优秀影片的迷人魅力。两个拥有传奇人生的老人,曾经在混乱年代像牛仔一样持枪纵马,年老时守在一个乡下的小农场,年轻时抢来的钱随意扔在黑暗的小房间,在屋前垦地种菜,用长枪在河里打鱼,在木屋的回廊上沐浴阳光,唯一的娱乐是用枪吓跑远道而来的推销员。他们的生活具有不受任何约束的快意和自由,也充斥着英雄暮年的沧桑和感伤!一个名叫沃尔特的称呼他俩为叔公的男孩儿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个被母亲为了和新男友度蜜月而送来的看上去略显早熟的男孩儿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两个老人的生活,而迷茫中的孩子,也通过老人叙述的人生故事从中获得了成长,学会了信任和勇敢。这部洋溢着浓浓温情的电影,蕴藏着太多可探索的课题!
人生是需要建构的,没有一种梦想的实现不是建立在自身超强动力的基石之上。
一个人如果身体渐趋衰老但却还能表现出年轻时强烈的斗志,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好奇,那这样的老人应该是经历了极其难忘和充实的一生。影片中的哈勃和加斯,年轻时轰轰烈烈的爱,为了爱和正义轰轰烈烈的去搏杀,精湛无敌的技艺和坦荡的胸怀与勇气让对手也为之叹服,就是临近暮年,也依然坚持内心的真实并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老人,自身已然散发着强大的气场,根本无需去迎合谁,讨好谁!任何一种理想生活的实现,都来自于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的创造,来自于一种生命自发的努力和付出。人生若想过得有滋有味,只凭空想岂不是痴人说梦?
游戏精神与好奇心以及死得其所。
哈勃和加斯的传奇经历始于一场不甘宁静的出走,一次不同寻常的冒险。在整个欧洲都即将陷入战争的危急时刻,哈勃凭借着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技艺驰骋在战场这个沸腾的漩涡里不仅保有自身和朋友的安全,还时常行侠仗义救人于危难。对于哈勃来说,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和游戏精神,是导致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凡的根源。最终,两位90多岁没有飞机驾驶证的老人,双双在自己驾驶的飞机上欢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同老狮子死去时沃尔特所说的:“我觉得它在笑。它是快乐的!”哈勃和加斯去世时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死得其所!幸福的人生什么样?无悔的人生什么样?有意义的人生又是什么样?人生应该有目标和方向,但怎样不让目标和方向锁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当下,注重生命的过程和质量,更加考验一个人把握生命的智慧!
男人心目中的阿尼玛。
如火如荼的北非战场,哈勃救下了公主茉莉(佳斯敏)的侍女,从而为两人的结缘埋下了伏笔,当哈勃发现和自己并肩驰骋的黑衣人竟然是此生从未见过的女神,他的情感彻底的被激活了。每一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阿尼玛,这个阿尼玛就是他想象中能拯救他的人,能让他从此不再形单影只,让他漂泊无依的心从此有了可以停靠的港湾,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份不一样的责任和牵挂。因了这份不一样的责任,他的人生具有了一种别样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份价值,男人长大了!女人(包括孩子)对于男人的意义是什么?排除世俗庸常的定义(比如传宗接代相夫教子之类),她不仅仅是他人生的伴侣,更是他成长路途上的伙伴!太多现实婚姻的不幸,不完全是因为金钱地位,也不是凭空的遭遇无常,而是一个人拼了命的要往前走,而另一个却只想原地踏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哈勃和茉莉相遇的场景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不是茉莉拨开面纱的那一瞬,而是两人并驾齐驱飞驰在碧海蓝天下的身影!势能相等的两种力量,才可以相互引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伦理、理想主义和坚定的信念。
强硬凶狠的酋长,最后被哈勃所征服,哈勃的人格魅力来自哪里?无论身处怎样的险境,哈勃都不会向失去武器的对手发起进攻,在他的人生信念里,向一个手无寸铁的人痛下杀手是无耻的,不道德的。这种信念不曾因为没有他人在场而减弱,也不曾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动摇!以致在他年老之后,也绝不会向一头衰老得连笼子也出不来的狮子开枪!
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人,很难理解这种思想和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带有西方社会古老的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的元素。由这种素朴而坚定不移的情感所建构的伦理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尊严而存在的,而生存的尊严,也是一种做人的信念,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没有理想,就无法建构坚固的伦理价值体系,也就不可能去为了实现价值而付出行动,而且理想主义和社会化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会更加积极的去与这个世界链接,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而当空想成为人生的常态,人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存在的价值感!
善良与共情的能力、关系的边界。
共情的能力,是善良的基础和前提。影片中,加斯能够体会沃尔特被母亲欺骗且寻母无望的痛苦,巧妙的要求沃尔特留下来;沃尔特能够感受哈勃思念茉莉的悲伤用自己的真诚苦苦请求老人永远做自己尊敬和喜爱的叔公,从而让哈勃因为这份责任和依恋选择好好的活下来;对于那个已经衰老得没有攻击能力的狮子,沃尔特能感受到它的无助以及在相处中对自己的善意。这或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换位思考(当然这也是必须的),而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和悲悯。对人性的无知是导致人变得残忍的肇因,如果对人性有足够的了解,或许我们不会再肆无忌惮的去踩踏他人和自己的尊严。佛家常常说:“放过他人就是放过自己!”当你抓住别人的弱点大肆攻击的时候,你同时践踏的,也是你人性中无法忽略的短板。善良,应该是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包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当然,对他人的善良和关照绝不是无限度无止境的。边界,永远是一段有品质的关系必备的先决条件。对比《夜莺》和《二手狮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对于关系边界的处理方式。《夜莺》里,儿子可以理直气壮的为了父亲的“过失”而生气,而父亲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自责,就连小孙女,也可以肆无忌惮的指使爷爷做这做那,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们看到的是侵凌、抱怨和退行,看不到属于个体生命自身的尊严和彼此内在情感的链接。在国人的概念里,父母的责任大过天!但凡没有做到让儿女十分的满意,便自认为是自己的不是。或许我们不该苛责这样的父母,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原本就不曾有过让完整的自我得以健康成长的环境,以至于他在众人所认同的生活模式里不知不觉丢失了自己,并最终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传统的独生子女的养育过程中,父母太习惯于充当孩子代理人的角色,拼尽全力为孩子做完一切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让他们舒舒服服的在溺爱的温床上退化成为一个无法长大的巨婴。这样的爱,更像是一种变相的绑架,因为为孩子做了这一切的父母,通常都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为他所设定的方向走,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大逆不道。生命最伟大的是共同参与和面对,如果真的爱一个孩子,就让他参与到你们共同的生活中来。而不是一切家庭的困难都与他无关。
而哈勃和加斯,对所有打着关心的幌子入侵自己领地的亲戚们,可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对于沃尔特的去留以及相处中发生的种种,他们都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沃尔特自己去做决定,没有强迫和控制。正是这样一份对生命的爱和尊重,才最终让沃尔特心甘情愿的选择留在老人的身边。
信任与勇气。
他们曾环游世界,戎马天涯,在沙漠中纵横驰骋,用手中的剑为自由和荣耀征战,征服了撒哈拉美丽公主的芳心……经历了悲欢离合之后,来到德克萨斯州的这个庄园,过着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也有人说他们曾经是沙漠大盗,银行劫匪,黑手党成员,他们暴虐,孤僻,杀人不眨眼,若干年前在银行里抢得一大笔金钱后,隐藏在这里,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那么,亲爱的孩子,你相信哪一种说法?
月光下沃尔特与哈勃在湖边的对话,深深的打动了无数的人!
“那些关于非洲的故事,关于你的故事,是真的吗?
“那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在我妈妈身边,我只听得见谎言,我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如果你想相信什么,去相信就是了!”
“只是因为某些东西不是真的,不一定你就不能相信它。”
“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有的可能不是,却正好就是一个人最需要相信的东西。人性本善、荣誉、勇气和美德代表一切,权力和金钱不值一文,好人总是打败坏人,而真正的爱情绝不会被忘却。不管是真是假,男人应该相信这些东西,因为这些是值得相信的东西。”
这是一场男人和男孩之间的对话,一个经历了搏杀、荣誉和爱情的暮年英雄,教一个孩子应该去相信什么,什么才是值得相信的。对于沃尔特来说,哈勃就是他理想化的超我,哈勃身上男子汉的担当和勇气赋予了他成长的力量!
人的情感其实是很直接的,你愿意相信那便存在,你不愿相信那就不存在!有时候,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人们应该相信一些事情,是因为那些事情值得相信!当你开始相信爱情,相信荣誉,你就会开始相信人,你愿意去耐心的聆听一个人内心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感受。因为相信,远方的人与故事和你之间有了某种可能的缘分。在相遇的路上,你选择去热爱,热爱那些能带给你美好情感和体验的东西,并不断的去发展它!
只要我们能够深深的去关照我们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都是一次伟大的机缘,它帮助你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最终完善自己!
��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