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峰回路转是非常意外的,这其中的科学非常耐琢磨。
看了好久的洗衣机,一直想买,忽然有朋友说之前的有一点点分红,刚好解燃眉之急。简直是捡的嘛。
一直忧心的户口转移,城市要大发展放宽了政策,于是解决了。
不知道该买啥啥啥,朋友一打眼,得,就定了。
拖延了好久的事,居然顺利完工,天放晴了。
最近类似的例子很多,细思很有意思,需要给世界一点弹性、空间,不要凡事那么肯定:必须要怎么样。有时候,哪怕只表达自己的初衷或者想法,别人也可以帮助你的。也没有什么所谓好,所谓不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帮一个朋友约滴滴顺风车,本来约好了,司机取消了。跟朋友讲,他淡定地说:“没事,下午小棋过来,正好捎我一程。”
用专业的术语表达这一科学,就是空性,空性不“空”,也不是没有,可以理解为无限可能性。
但凡评价、概念,都有参考点,比如约滴滴顺风车,心情感受好是心里期待的“参考点”,被爽约就是“坏”。而“参考点”换作“只要今天可以回家”,那么有小棋顺路捎走,就是“好的”,心情踏实多了。
有没有可能没有“参考点”?也有,比如把“参考点”视若无限可能性、“空性”。无论今天是否约上车或朋友顺路,心情都很好,不因为外在的原因而影响内在的心情,不被内在的触发点(心情坏)而加剧情绪恶化、负面化,进而行为有偏差,注意力被牵引。
举个例子,一位00后酷爱打游戏,在自己所在市区排名前十,每次打完都追悔不迭,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做功课,浪费时间打游戏,一次一次陷入愧疚、自责的泥沼中,希望老师骂骂他。老师倒偏偏不骂,心宽得很:“打吧!”于是他更难受了,打得更凶。他心里有一个“参考点”:我应该当一个好好学习,心无旁骛的学生。做不到时,参考点依然没有转变,所以变成一道“绳索”牢牢捆住自己。
如果用空性看,打游戏无所谓好,无所谓坏,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消磨时间?得到乐趣?了解其他人?让自己不孤独?养成习惯了?……相信每一个人游戏迷都有自己的答案。
假如是因为“得到了比日常生活更多的乐趣”,用空性的角度看,不如看看《上瘾》这本书,参考下游戏设计的机制,拿来设计日常生活,将庸常的一切也变得游戏化,是否多出一种意外的可能?
这么看,是不是脑洞大开,思维打开了?是不是可以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得到另一种新鲜的经验?这就是空性的奥秘,峰回路转的科学。
欢迎你也用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