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前因为孩子住院等事情,打乱了锻炼计划。这一晃一个月没有锻炼,这两天明显感觉精力不如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稍长就觉得头晕眼花,很难再集中注意力。
我想到,如果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叫作“关注力”的话,这种现象就是“关注力”耗尽了。类比来猜想,一个人关注力也如同力气一样,有一个积存消耗的过程。关注力也存在一个极限,用完就力竭,难以为继。
依然类比力气,关于关注力,可以确定一个这样的公理,需要主动意识关注的事情会消耗关注力。相反的,不需要主动意识去关注的事情,虽然对我们自身也可能非常重要,但却不用消耗关注力。比如,呼吸,平时都由下意识接管了,正常情况下不用主动意识关注,所以并不消耗关注力;而如心跳则因对生命至关重要,主动意识根本没有root权限去操控它。
这样说来,我发现对一个人的关注力影响最大是习惯。因为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把本来需要主动意识关注的事情交由下意识去处理。
去年我搬了家,从公司出发,到新家和旧家正好是不同的方向。我发现如果我开车出公司的时候,如果走神了,就会习惯性的开往旧家。在选择路径这件事情上,我的主动意识并没有关注,只是因为习惯,下意识接管,把车开向旧家。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消耗关注力。
再如开车,当一个司机还是新手的时候,前面要减速了,要想着踩刹车,速度40以下再踩离合;前面要加速了,先看现在什么速度,选择合适的档位挂进,再踩油门,速度上了60挂四档,上80挂五档。但是,一个熟练的司机肯定不会这样。只要,脑子里想要加速减速,手上的动作就做出来了。下意识接管了复杂的机器操作过程,对于主动意识来说,一种操作就成了一个黑盒,只要调用就行。
再如打字,比如用五笔吧,新手打字的时候先想着把字拆成合适的编码,再敲出来。但熟练之后,完全感觉不到手上打的是什么编码,需要打什么字,直接手上就打出来了。换言之,下意识接管了拆字编码的过程。
这几件事情上,都是因为习惯,让我们在没有主动意识关注的情况下,一样完成了任务。
推而广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烦事都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把自己想要达到目的的过程都变成一种习惯,关注力的消耗会大大减少。既然这个过程主动意识关注不到,也不再有痛苦可言。比如定时作息,比如早晨起床后穿衣洗脸刷牙这全套动作,如果这些都能交给下意识去处理,主动意识不再去关注,那将为我们节省下可观的关注力。
2#
总有一种急迫感,惶急得想要赶紧把这么多书看完。
自从有了Kindle之后,忽然发现这么多书得来全不费功夫,坐拥大图书馆而来不看。不免又勾起了我习惯性的工具性思维,有没有什么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呢?
左右找了一圈关于阅读速度的材料,发现阅读速度这东西,大概跟自己的理解能力有关,也跟阅读材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