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词这样唱道: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老是独来独往、形单影只,那就似乎就意味着孤僻、不合群。而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不为大家所接受和喜欢。
因此,我们特别害怕孤独,我们喜欢成群结队。
有时为了变成所谓的合群,我们不惜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和看法,改变自己原来的一些行为模式,以便能融入某个集体。似乎合群就是我们对一个人为人处世、交往能力最基本的一个判断要求了。
合群是否真的就意味着一个人很优秀,孤独一人是否就意味着一个人很失败呢?
我就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有个伴。想要出去旅游,一个女孩子太危险了,不安全,好歹要找个伴。因此,开始四处寻觅同伴,结果时间咯、地点咯商量讨论了半天,找来半圈、谈了半天都没有合适的,原本美好的旅游的计划也搁浅了。想要去健身,觉得一个人去没意思,有个伴可以互相监督多好,于是又开始组团健身,可是真正达到预期了么?今天张三生病了活动暂停,明天李四姨妈来了,训练取消……本来激情满满、轰轰烈烈的伟大计划就又这样破产了。
找个“伴”,变成了找个“绊”。
我想所有需要找个伴的这种心理应该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吧。不自信自己有能力独自处理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自信自己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艰苦又漫长的健身训练。对自己不自信,因此,希望有一个“伴”来督促自己、帮助自己。
如果这样,我们要找的就不是“伴”,而是在满足自己的依赖思想,盲从心理。这样的话,就算找到了“伴”,对自己也没有多大帮助,有困难他来解决了,有问题他去扛了,那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呢?
如果一味的只想找个同伴,依赖同伴,那自己的能力完全得不到锻炼,这对自己的成长反而弊大于利。
有时候,有了个“伴”。为了照顾这个小集体的协调,我们原有的计划和安排必须不断的调整,这样执行起来的难度反而更大了,执行的时间和效率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干扰和影响的因素多了,反而不如一个人时灵活度高、操作性强。
所以有的时候,一个人,往往更好。更容易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件事。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随波逐流的人才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