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文帝司马昭之丧,臣民都依照变通的礼制,三天就脱去丧服。下葬之后,皇帝也除去丧服,但是仍带着孝帽,只吃素食,每日悲痛哀毁,还像在居丧期间一样。
秋,八月,皇帝将去祭拜崇阳陵,群臣上奏说:“秋老虎的气候,还非常炎热,恐怕陛下悲伤过度,摧伤身体。”皇帝说:“我能够去瞻仰先帝山陵,身体自然就好了。”又下诏说:“汉文帝不让天下人为自己穿三年丧服(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遗诏,是缩短守丧时间制度的开始),是君王自谦之意而已。我要去祭拜山陵,不穿丧服,于心不安。不过,我一个人穿就可以了,群臣还是按旧制处理。”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已经脱下丧服,又穿回去,没有这个先例,况且君主穿丧服,臣下不穿,臣子们也不能自安。”皇帝说:“关键在于心中是否真正的哀悼,穿什么衣服有什么关系。诸君这么关心我,我也不忍违背大家的意见。”于是不穿丧服。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地位再尊贵的人,也要遵守,也是古礼。主上至孝,虽然除去丧服,但实际上是在践行三年之丧。如果就从此恢复先王之法,难道不好吗?”傅玄说:“守丧一天算一个月的规矩,已经实行了数百年,一朝之间又要复古,恐怕不容易推行。”羊祜说:“不能让天下人都遵守,但是能让主上穿三年丧服,不也行吗!”傅玄说:“主上穿丧服,而天下人都不穿,这是只有父子,没有君臣了。”
八月二十二日,群臣奏请脱下孝帽,恢复正常饮食。皇帝下诏说:“每每感念在九泉之下的亲人,而不能完成三年丧服之礼,心中沉痛,难道还要锦衣玉食吗?那只能让我更加悲伤,而不能宽心解怀。朕本来出生在儒生家庭,学习礼仪已经很久,何至于一朝之间就改变了呢?我听从你们的意见已经很多了。你们去看看孔子怎么回答宰我的话吧!不要再议论纷纷了。”于是,皇帝素食三年。
司马光曰:
三年之丧,从天子到庶人都要遵守,这是先王礼经,百世不易。汉文帝不好好学习,反而自己要当老师,定规矩,变坏古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让后世帝王不能笃实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媚阿谀,不肯匡正。晋武帝独以天性流露,矫正错误,践行三年之丧,可谓不世之贤君,而裴秀、傅玄之徒,固陋庸臣,沿用旧例,玩弄掌故,而不能顺应君王的美德美意,可惜啊!
华杉曰:
司马炎所指《论语》里孔子回答宰我的话:
宰我问曰:“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问:“父母去世,守丧三年,这规矩时间也太长了吧?君子如果三年不去习礼,那礼一定废掉了。三年不去演奏音乐,那音乐也失传了。陈谷吃完了,新谷又已登场。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是不是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吧?”
孔子反问宰我:“父母死了,还不到三年,你便吃米饭,穿锦衣,你心安吗?”
宰我说:“心安啊,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安。”
孔子很生气,说:“心安,你就去干吧!君子居丧,吃美味不晓得甘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才不这样干。你如果觉得心安,你就去干吧!”
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还在生气:“宰予真是不仁不义!你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之丧,是全天下的规矩,宰予小时候,难道他父母没有抱他三年吗?”
这是三年之丧的仪式原理,因为我们生下来,父母抱了我们三年,所以父母去世,我们要守丧三年。守丧三年的规矩很大,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三年不能工作。所以古代官员,一旦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回家,三年不能出来做官。但是,很多名臣也做不到,比如张居正、曾国藩,都是皇上下旨“夺情”,不是他不守,是国家需要他,皇上不要他守。
司马炎吃了三年素食,真心不容易,司马光就说他这一点算是不世之贤君了。可是,对照他晚年的穷奢极侈,想起古人的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