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的游子,很多都经历着“从此故乡无春秋”的故事,经历的多了,就变成感慨“总有他乡变故乡”了,其实不论是故乡变他乡,还是他乡变故乡,总有些时光是回不去的,就比如说——我们的童年。
我现在也总觉得“从此故乡无春秋”,每年过年回家一次,呆个10天就得走,刚出去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好玩,尤其是我这种第一次出门就从北跨到南的,看见之前只能在电视或者书上看到的植物和景色,更是新鲜的不得了,刚出门那两年,几乎感受不到乡愁,都被新鲜的事物迷住头脑,后来,慢慢地长大了些,对这些新鲜物也看够了就渐渐想起家乡来,也总会梦到小时候。
梦里总是连绵的大黄土山,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的总也望不到头儿,还有在河边的小树林捉鱼嬉水地场面。我家院子紧挨着大山,隔着一排院子就是大山,山的后面有一个洞,爷爷奶奶说那是防空洞,战争时期防空警报一响,村里的人就去那里躲着,只是后来和平了就不用了,慢慢地洞口就越来越小,大人进不去了,只有小孩子才能进去,不过我只去过一次,被吓够呛,以后就不敢去了。
钻那个山洞的时候,我还小,刚上学前班吧,7岁吧,那天有庙会,大人们都去庙会了,我不想跟我奶奶念经,我奶奶又不想回家,就让我跟着那些孩子去玩,结果就去了这个山洞。其实大人都不让去,那个山洞好几十年了,万一塌了肯定就没命了,但是总有好奇心作祟,推我们进去。我们十几个孩子一起到了山洞口,都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最大的也就大我5岁,有一个来过的男孩子点了火把,带头进去,我们跟着他,我猫着腰走在中间,里面黑乎乎的,我借着火把微弱的光,看的见路,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大胆摸了一个洞壁,感觉凉凉的,跟土墙差不多,然后就一点都不害怕了,走到半路有人不敢走了,就从侧上方的一个小洞里出去了,我一直跟着大部队爬到了尽头,然后,我就遇到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掉坑里了。尽头有两个连着的大坑,中间连着的部分大概就一脚宽,大点的孩子在中间踩一下就跳过去了,小孩子就得沿着坑的边缘贴着壁走,那个边缘很窄,换脚都困难,胆小的我走到第二个坑时很不幸的掉了下去,脚下不知道踩的什么东西,哔哔叭叭的碎了,还有东西套在我脚面上,我又看不清,吓的哇哇大哭,总觉得是踩到人脑壳了,越想越害怕,越哭越大声,有个男孩子和我一般大,他已经过去了,想拉我上去又拉不到,干脆下来陪我了,说看看旁边有没有其他的小洞可以出去,我已经不知道他找到了没有,我只记得我最后是被一个大孩子给拉上来得,大孩子拉我,他们拽着大孩子,后来他们还带我去其中一个家里没有大人的孩子家给我洗了脸,弄干净身上的土,还有头发上的土,我小的时候可讨人稀罕了,瘦瘦小小、白白净净的,梳着哪吒头,当同龄的孩子还穿着哥哥姐姐穿不上的衣服时我已经穿着我妈用缝纫机给我做的红裙子了,还带着花边呢,就因为我可爱他们总是很照顾我,而且别人对我小时候的样子根深蒂固,有一次我都上高一了,我和我妈在我家小店里,我妈在那边和一位大姨聊天,我在这边给人拿东西,那大姨突然问我妈:“你家小时候那个梳着哪吒头的小丫头去哪了,长的那么可人疼?”我妈看了我一眼,告诉她现在长大了,大姨回头看了我一眼,脸上不可思议的表情瞬间流露出来,然后神情麻木的说:“哦,现在长大了”,我内心很奔溃,心想:“大姨,您再看我一眼,我的婴儿肥还在呢,难道我就长的这么残了?”
这大山上啊,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是我们称之为“山路”的地方,其实就是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之前是上面的人家放羊时走的路,后来放羊的人少了不走了,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路,那会上一年级吧,放了学不走近的大路,非得爬土坎走远的山路,而且还很享受,在山路上背着书包想象着自己像王二小一样,故事里说王二小就是在山上放羊时看见日本鬼子要进村了,放下一群羊不管,去村里报信隐藏村民又找游击队和游击队一群打鬼子,结果村里人都得救了,他的羊却没了,也想象自己和爸爸妈妈一样,读书的时候要走很远的路去邻村上学,放学晚了一个人回家,在山上听见狼叫吓的躲在山洞里,这些事也只能想想而已,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排队走着,边走边唱歌,有时还去捡山上的蜗牛壳,那个时候见过高年级的同学养了一只蜗牛,有壳又有牛,希望自己也可以找都一只向他那样的蜗牛,但是从来都只能找到壳,就算泡到水里也没有牛出来。
除了这个,我们还喜欢去河边玩,我们村里有条河,我们爱去河边野炊,你带着锅,我带着碗,他带着食材,反正柴米油盐都有,到了河边选好地点,挖土灶的人开始挖土灶,捡柴火的捡柴火,好像大家都是大人了,有模有样的,我记得当时有个男孩说要给我们露一手,做糖醋小土豆,哎呦,听着不错,我非常看好他,把他的菜留在了最后做,等他的菜要下锅的时候,我们已经摆好碗筷就等他了,我们打打闹闹,他在锅边做菜,迟迟不肯把菜拿上来,我实在忍不住了,跑去尝了一下,完了,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黑暗料理,生的,又甜又咸,不晓得是什么怪味,我呸呸呸全吐到一边了,抬头对大家说:“快吃饭吧”,然后那一锅土豆白白浪费了,没有一个人吃,大家一致同意惩罚他去刷碗,然后我们拿着锅去小溪边舀水洗碗,发现小溪里有好多小鱼和小虾,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全都被吸引去了,我们在小溪里抓鱼抓虾,我最喜欢找好看的小石头,因为好看,哈哈。除此之外,河边有些地方有那种软的泥,越踩越稀,很舒服很好玩,我们在上面跳啊跳,踩烂了这边踩那边,踩的可开心了。
我还很喜欢冬天,因为会下雪,下了雪我可以做“蛋糕”。我们前院有一个小姑娘和我同班,我俩每天都在一起玩,我家南墙边上堆着一小堆沙石,旁边有一块很平整的青石,我爷爷就在里磨钝了的刀,菜刀、剪刀、镰刀等等,而它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饭桌,旁边放一块砖做厨房,小小的我们拿着装药的小瓶,里边或是装着细沙、或是装着土,那可是调料,我们用小石子炒菜,那是肉,用积雪做蛋糕,那个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蛋糕,都是从电视看的,还给蛋糕插上蜡烛,其实是芨芨草棍儿,我们也学着电视里的人许愿、吹蜡烛,从院子这头走到院子那头,就假装去上班了,围着小花园转一圈就当是在菜市场买菜,还会想象着各种情景各种对话,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大人,无忧无虑的大人。
下雪天还可以玩一种很好玩的东西——包雪铃铛,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很可惜,我做的不好。做的好的雪铃铛表面光滑,不易碎,用手一晃铛铛铛的响,我可喜欢了,这个我哥做的好,但是他从不让我碰他的雪铃铛,怕我给搞坏了。做雪铃铛呢,首先需要先找两三颗小石子,不能是那种易碎的沙石,得要细腻得那种小石子,然后把它们放在雪球里,雪球的大小看个人喜好,喜欢大的铃铛就做大些,喜欢小的就做小些,雪球压瓷实了,然后用细土裹几层,不能裹的太薄,太薄雪铃铛容易碎,这种细土一般在土墙脚才有,还得是北墙,因为只有北墙角不会积雪,土是干的,那里的土也最适合做雪铃铛了,然后放到火炉上烤干,烤的过程就相当考验裹土的技术了,裹的薄了一烤雪水融化泥也不成形,裹的厚了听不到石子发出的响声土还容易裂开,雪铃铛就失败了。等烤干了烤好了,雪铃铛用手一摇”铛铛铛“的响,是一个很好的玩具。每每到下雪天,学校的土墙脚上就有好多同学在做雪铃铛,现在想来,那面墙老是修应该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过两天就会有很多同学把自己的成果拿到学校去,比比谁的雪铃铛好,谁的雪铃铛声音响,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童年里有趣的事情那么多,怎么能回忆得完呢,想完了爬山下河得情景又涌上心头,想完了下河一起过家家的时光又出现在眼前,其实岂止有这些呢,我们还有一起过二月二的日子,还有我们一起学骑自行车、一起跳皮筋、打沙包的时光、捏泥人,童年是万花筒,总有你想不到的乐趣,确实是这样,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现在,我们已经长大,小时候的玩伴们少数人还在外漂泊,很多都留在家乡,也都已经结婚生子,小一辈人的童年又开始了,而我们的童年却已经定格。
想念童年,回不去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