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这辈子阅人无数,满朝文武有一半是他向皇帝举荐的,到了晚年,一个黄口小儿的出现却令他惊叹不已,感慨道:“什么样的女人能生出这么好的孩子呢?以后耽误天下,贻害苍生的,可能就是他了。”一语中的,此小儿即是王衍。
唐诗有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晋代最顶级的两家豪门世族,分别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王衍即是琅琊王氏的子孙,也是琅琊王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如果说这世上有完人,那么王衍一定算一个,显赫的家世、尊贵的地位、俊美的容颜、旷古的才情、四海的名声。人生在世,但凡能追求的东西他都有了,可他终究也被这些东西所累。
当年愍怀太子司马遹蒙冤下狱,作为朝堂重臣,王衍不仅不挺身而出说句公道话,还害怕牵连自己而强迫女儿与太子离婚,女儿一路哭着回了娘家,路上之人见了无不替她流泪。魏晋名士多风骨,如王衍这般不堪的却不多见。国家内讧不止,诸侯各怀鬼胎,王衍不想着匡扶社稷,报国救民,却只算计着自己家族的安危,把自己的兄弟安插在外,以图自保。
王衍这个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不想担责任,不敢担责任,怕出了过错有损自己的名声,凡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出了问题就可以说这不是我的问题。问题是,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啊,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不就是最大的问题吗?这也是世人看不起他的原因。
晋末发生八王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却始终没有动摇王衍的地位,足见此人的圆滑和无原则,直到东海王司马越忧惧而死,王衍不得不率领十万士众抵抗胡人,却被石勒屠杀殆尽,自己被生擒。石勒与其畅谈天下事,却认为天下大乱与他王衍无关,责任不在他,并且建议石勒称帝,于是石勒决定杀死他,只因他这个马屁拍的不是时候,这次圆滑葬送了自己的命。当时的石勒还在刘渊麾下效力,翅膀还不够硬,有称帝的心却无称帝的实力,而王衍却说到他心里去了,留着王衍不是坐实他有称帝的野心吗?如果被刘渊听闻,死的可能就是他石勒了。
一代名士王衍就这样死了。
王衍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当了官,误了国家,也误了自己。后世的人大都指责王衍们,说他们谈玄论道误国误民,这样说真的客观吗?事实上,主要责任不在谈玄论道者身上,而是当时的政治体制造就了这样的现象,也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这些人出身于门阀士族,世袭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不具备济世经邦之才却能位列三公,没有雄韬伟略之能,却可以指挥三军,这真的只是他们的错吗?脱离社会背景而讨论个人的对错,这本身就是错的。
国人自古就有写史的好习惯,但直至满清覆亡,似乎也没从历史中收获什么。“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似乎写史的目的就剩下让那些乱臣贼子惧了,仿佛是在说,你们这些人,如果不安分守己好好做人,就把你们的恶行写进史书里,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来唾骂你们,可是乱臣贼子真的会怕这个吗?不久以后的东晋大司马桓温就曾说过:“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这才是道出了乱臣贼子们的心声,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吧,总比没名没姓,白活一场强得多。所以啊,说什么“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只是某些腐儒的想当然而已。
人们总是在期待明君贤臣,总是在唾骂昏君佞臣,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个人身上,把责任也推卸到个人身上,从而忽视了社会的制度和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于是周而复始地以原来的样子再次出现,如果历史只纠结于个人得失,那么记载多少年历史都将是徒劳的。
总的来说,错的不只是王衍,还有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最终,他又成了那个时代的殉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