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之后,同事们在一起聊天的内容就从原来的追星旅行转换成养娃了,连购物也聊的是什么样的奶粉,什么牌子的尿不湿,孩子的趣事是妈妈的宝贝,闲来无事便会细数家珍,当然也有各种关于宝宝的烦恼,什么脾气大了,打人啦,摔东西了,学说脏话之类的,这些都让妈妈们倍感焦虑。
前几天几个同事一起聊起来宝宝的这些负面情绪升起时,妈妈们觉得无比烦躁,我脱口说要引导宝宝啊,认识自己的情绪,有同事说觉得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情绪上来并不是讲道理就管用的。
所以,觉得可能还是有宝妈认为“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情绪”就是说教。
首先引导宝宝认识情绪,得是让宝宝自己体验到那个情绪,比如宝宝自己觉得并没有做错什么而被父母批评,这个时候宝宝会觉得委屈,如果父母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宝宝的情绪,一定能够感受的到。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平心静气,看着宝宝对祂说:“宝贝,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因为爸爸妈妈误解了你的意思,批评了你,所以宝贝觉得很委屈。”这样宝贝就能认识到自己刚才的情绪叫“委屈”,当然处理别的情绪也是同样道理,要标示出各种情绪的具体名称来,让孩子明白这种感受是什么,另外一种感受又是什么。
在标示情绪这个阶段,特别是遇到“愤怒”时,可能处理起来会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因为很多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都不愿意看到孩子表示出“愤怒”的情绪,因为他们处理不了这样的愤怒,便会想要孩子不要去表达。拿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的愤怒就没有得到好好的接纳,因为一旦我想要表达愤怒,我的父母会说:“这件事你有什么好生气的,你没看到我们怎样怎样为你吗?!”于是表达愤怒被标示为不孝顺,不体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怒!但愤怒没有被表达,就表示它不存在吗?当然不是这样! 愤怒也许会以你不自觉的方式变相地表达出来,因为自己不曾察觉,反而更具破坏力!
也有父母不允许孩子表现出伤心难过,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还小的时候走路不太稳,被任何东西绊倒,家长会立即走过去抱起孩子,安慰孩子不哭,然后还要打一下绊倒孩子的东西:“都怪你,把我们小宝贝绊倒了!”时间长了,小孩子绊倒了自然而然就怪罪到别的事物上,好为自己的伤心难过找一个寄托。且不说这样教育孩子容易引起孩子的迁怒,单说长期以往,孩子在体会感受自己伤心的时候,祂不会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内心,而一味地想要向外找寄托,内心得不到真正的安宁这一方面,就已造成很大的伤害。
认出情绪之后,下一步便是要接受情绪,要告诉自己告诉宝宝每一种情绪都是可以的,是没问题的,夜里怕黑是允许的,爸爸妈妈也曾害怕过黑夜,或者爸爸妈妈也有不同的害怕的对象;哭泣是可以的,因为那代表伤心,失去一样心爱的东西当然会有伤心;高兴也是没问题的,做成功了某件事,帮助了别人,都可以由衷地喜悦……
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正常情绪反应,认出祂并接受祂,这才是对待情绪最好的方式。知道每一种情绪都会在特定时候带我们保护,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所以不要否定任何一种情绪,即使是负面的情绪,它也有存在的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要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要体察孩子,首先要求父母自己有一颗敏感的会同理的心,其次,带着“我看见你”的真心,才能好好引导宝宝,安抚到宝贝。
最重要的是当然是爱,因为我爱你爱得那么深,那么投入,所以愿意跟你一起分享你的各种感受,愿意倾听你鼓励你说出你的一切感受!
最后,想要分享的是,在你的宝贝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冲突时,静静地抱着祂,用身体传达你对祂的爱,不用多长时间,祂一定会平静下来的,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