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室内做有氧运动,那么健身房不再是你唯一的选择,来做几次心肺复苏吧,医学实验室的大门时刻您敞开。
说起这个“心肺复苏”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或者换言之,“人工呼吸”,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了吧!
平时看的那种玛丽苏爱情剧,男主晕厥昏倒了,都是女主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初吻去给男主做人工呼吸。
咳咳~说跑偏了。
这个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不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本体,而是相辅相成,没有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是不完整的。
实验课开始,老师给我们讲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以及要点,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一番讲解过后,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医学上的知识,绝不仅仅是背背书本就可以的。
自然,自家老师也知道我们这群学生几斤几两,不示教就直接让我们去实验室练的话,那我们就真的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了。
因为这次的操作不同于之前的那些可以在床上进行示教,所以这次选择将实验假人放在了硬地板上。
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们从座位上站起来,围坐一圈近距离观看学习记笔记。
说实话,老师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做下来真的是秀到我了,得是做了多少遍才能练到如此熟练的地步,要不是拍不了视频,我非得录上一段让大家都瞧瞧。
示教用的假人都连着电脑,按压力道过大或过小都会有提示音,但老师做的全程没有一个提示音响起。
每一下都恰到好处,人工呼吸时每口气也都正好在那个范围内。
说实话,在旁边看得我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知道是因为老师做的太轻松让我产生了我也行的错觉还是怎么的,我觉得这个操作和之前那些没大差,只要动作做对了就行,看着很简单。
我现在看着老师做心肺复苏觉得很简单就好比路人看到医护人员做心肺复苏感觉轻而易举,有手就行是一种感受。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打脸竟来的如此之快!
老师示教完到我们去练习室分组进行练习了。
看着小组成员每按一下机器中就会传来有条不紊的“过大”或“过小”的提示音我疑惑了,怎么会呢,一定是她动作还不够规范。
双腿跪地稍分开些距离,与地面垂直,取两乳·头连线中点为受力点,选平时受力手掌心向下五指张开,令侧手心向下,五指张开与受力手十指相扣,受力手五指向上翘,已掌根为受力点进行均匀按压。
对呀,动作就是这样啊,我试试?
我将其称之为本年度经历的最大“社死现场”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我均匀地按压,机器那头也均匀的响起提示音“过小”“过小”“过小”……
整个教室都回荡着我这均匀的铿锵有力的“过小”提示音。
我不要面子的嘛!ლ—(°°)-ლ
当时真的想赶紧找个地缝扎进去。
虽然很丢脸,但还是硬着头皮往下进行,毕竟,这要是动真格得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影响我的专业操作。
总共五个来回,每次按压三十次,每两次按压之间还要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五个回合下来,我直接瘫倒在地,手掌手背被按得通红。
按压时要保证力道均匀且匀速虽然很累很疼但也能坚持下来,但这其中穿插的人工呼吸差点没把我送走。
我本来是有点低血糖的,为保证吹气量足够,我真的是使足了力气。
这要真到了临床实际操作,可能还没等着把晕倒的人救活,我就直接躺边上了。
草率了草率了,中午来上实验课之前就草草啃了两口酱香饼,喝了小半碗鸡汤,这一顿操作过去肚子空空啥都不剩。
所以说,医学者不但要熟练掌握知识,还得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不然,几个小时手术一直站着,自己累倒了,那还躺在手术室等待医生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病人又该依靠谁呢?
经过这次实验,我真的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眼高手低”。
那些临床工作者做心肺复苏甚至要一直不停做上两三个小时,在同行眼里,我们无不投去赞叹倾佩的目光,而在旁人眼里,他只会责怪医护人员为什么他年迈的父亲的肋骨断了两根。
我深知选择了医学这条道路就不能走回头路打退堂鼓,所以再艰难我都会选择面对,慢慢前行。
在之也想呼吁全社会都普及一下关于急救和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这样在突发状况时,我们路人也能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到来以前做紧急抢救。
这样也就不会出现救人心切,却因姿势不规范而二次加重病人损伤的情况发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只是茫茫医学路上一个尚在探索的黄毛丫头,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我们都在努力中!
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医学小知识走来了!即日起,鄙人开设《学医记》文集,不定时为大家分享学医的那些趣事或是简单易懂适于日常生活的医学小知识,还请友友们多来串门,多多支持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