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我们出生以来,就开始进入一个不知是谁已经设立好的成长模式中——上学。我7岁的时候开始上学,那个时候在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大多数人都是先上一年学前班,之后开始上小学,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往上往上…… 直到达到某个终点,当然最好这个过程中不要因为任何不可控制的外力因素来影响,否则这个终点会结束的有点不尽人意。
我虽然在大多数教过我的老师心目中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但是实实在在的不喜欢按照这种方式学习,但是自己却又明白不这样做会有哪些后果,你们懂得,就是小时候家长和老师经常用来吓唬小孩的那些话。虽然实在不喜欢,但碍于身处这样的情景中,加上自己也没有什么魄力做长辈眼中的坏孩子,很多东西只能放在心中想想。记得那时候好想知道孙悟空的分身术是怎么办到的,一直在研究,我怎么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到我上大专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和钻研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为什么同样都是学习,以前的学习只有在取得好的成绩和排名时被父母和老师表扬的时候才会有成就感,但是现在却仅仅为了自己所获得的新的知识、概念和突破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而且这些任务都不是老师布置给我的,也并没有人直接告诉我这些东西的答案,而是我花了时间按照自己预想的方案来找到的答案。这个过程逐渐让我意识到学习的乐趣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一个人会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爱好,那为什么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却是一个极其痛苦甚至煎熬的过程?我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听话,不好好学习,没有好的成绩,不热爱读书等。再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发现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对上学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都太肤浅了,太自我化了,其实事情的本质不是这样的。
上学和教育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大多数人认为上学就是受教育,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一点都不大;上过学的人未必就受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未必就一定上过学。
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己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正如所有人类精神潜能的自我解放。
教育必定是自发的,是一条以广泛的经历、不断自省、排除干扰、专注于目标交织而成的彩带,是好奇、恒心和高度谨慎的汇聚,它需要大量的尝试,以及从失败中的到反馈的能力---即从失败中学习。集约化学校的一个大秘密就是它并不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学。一个更大的秘密是,它不试图教人自己指导自己。
学校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将原本独特的个体训练到只会做出集体的统一反映,将长期的乏味、嫉妒、有限的技能当做人类的自然状态。如果学校是为资本服务,那它就是一个生产线,像生产钉子那样,作为原材料的儿童被它打造成型。为了使资本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资本积累需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不能分散在大众之中。
对普通公民来说,刻板的上学毫无用处,甚至有破坏性,它只对决策者和管理者有好处,这种学校制度必须要消除而无须对之加以修正,否则就会延长这个社会的痛苦,使情况恶化!
最有力的教育永远是开放的,而不是被他人来灌输的,将教育模拟为实验科学是愚人的游戏,学究式的呆瓜毁掉了不计其数的生命,他们断送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留给他们一个惨淡的未来,除非我们能够扭转学校的泡沫。真正的教育只能以自我觉悟为起点,认识真正的你,不然你将一事无成,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劳动力。
学校应该教授学生的东西:
对数据提出尖锐问题的能力,不管这些数据是出自政府还是书本,或是其他专家。换言之,我们是否教授辩证。
独立定义问题的能力,避免臣服于官方的定义。
能够迅速处理大量看似不相关的信息,并迅速从中提取有用的内容。
归纳的能力。
将信息重新组合,以崭新的而非常规的视角去看待。
在不同的思想之间,能够自由出入,推理式的、归纳式的、启发式的、直觉的,等等。
与伙伴或团队合作的能力。
讨论问题的能力。
修辞的技巧,使自己的论理令人信服。
如果没有内在的坚韧动力,没有独立的机会,没有机会得到与社会接触的经验,没有面对过严峻的挑战,你就不能自学成才。
因为教室、电子屏幕的发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能长大,我们在黑暗中坐着一动不动,就这样把太多实践、犯错的宝贵时间浪费掉。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意味着生活得有目的,有你自己的目的。这意味着,愿意接受责任,把它们当做有价值的、生命所需要的滋养;像一个好公民那样行事,寻找方法和机会为所在的群体做贡献;克服你的弱点,发展心灵、智慧和精神----这其中的每一样品质不是做个观众就能具备的。
退一步来讲,我们只通过上学来让一人能识字,读懂东西似乎都遇到了挑战。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能完全看懂报纸,比十年前的41%有所下降。到现在为止,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相信这个数字又下降了。
当然,如果学校能够教受学生以上所列条目,那么还是可以考虑的。
上学和教养也没什么必然联系
很多人寄希望于学校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但是今天你会发现很多拿着很高学历和头衔的人,他们却没什么教养,这又是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有教养的人不会无事可做,独处对有教养的人也常常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喜欢与自己相处,时间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
有教养的人可以随处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懂得这种关系是互动的。
有教养的人明白人生的有限,及其生命的季节。他们在自己的每个行动中感知,一生都在获得洞察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教养的人拥有一张辛苦获得的价值观的蓝图。他们不会不加评判就接受预先打包送来的订单。同时,他们意识到广泛的人类社会和它的价值,理解各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有教养的人享有创造新事物、新想法和新经验的能力,有教养的人通过寻找证据自己发现真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他人的主张。
有教养的人能够体察人们的需要,以满足这些需要作为生计。但是与无知的人不同、有教养的人的幸福从来不过度依赖物质上的富有、他们懂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必花钱就能得到,那就是爱、好奇心、尊敬和同情心。
有教养的人主动寻求变化,而且知道怎样充分利用这种变化获得快乐和启发。可是他们也意识到,如果没有家庭和家庭的责任,这种变化是空幻、肤浅的经历!
培养有教养的人的课程大纲是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凝聚了有史以来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
远远近近的现实世界需要仔细地观察、分析和检验。这个任务是禁锢的校园、抽象的黑板难以完成的,而强制上学偷走了所需要的时间,引起了严重的伤害。人的一生中必须要有时间和空间完成这项工作,如果耽误的太久,机会就永远错过了。
一定要建立起社会交往,包括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伙伴、同事、网友、所爱、所恨等等。不早些展开这类实践,感情上就不可能健全。但是,学校是为了禁锢学生、将其纳入社会网络而设计的。这种网络在一切人类联系中是最脆弱、最不可靠的,如果你过度依赖它,它肯定会背叛你的信任。
另一个重要的、值得有教养的人注意的题目是慎重地选择职业。一个人如何能为公众作出贡献,同时又能够谋生?于是,我们要面对这个话题:“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职业。它与孩童的区别在哪里?长大需要接受怎样的责任?接受这些会使人成熟与独立。
我们不能舍弃对死的认真研究,死是最有意义的生命环节,没有对生命之短暂的认识,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如果我们获得永生,选择的机会是无限的,那么一切选择都无足轻重。但时间非常有限,每个选择决定下一个选择,这就是赋予存在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认识到,即将死去的一代交给下一代手中的世界,至少应当与自己经历的一样好,或者更好!
学校和学习也没什么主要联系
不管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学校自身须有清楚的定位,它不是通往大学的输送带上一个机械的环节,不是大学的预备学校,不是大学生生产流水线,而是应有自己基本的独立价值。比如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以开拓,即使不再升学,作为一个人,他的文明素养,他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都在这个阶段初步得以成型。
一个老师,一所学校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好老师、好学校,无论其创造多高的升学率。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
衡量一所学校好不好,主要不是看它的占地面积、校舍楼房、先进仪器之类,而是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凝聚最优秀的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开启他们的心智。
纵览一百多年的历史,一所优秀的学校最珍贵的品质是什么?一是培育学生良好的交流与对话的能力,一是形成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上学到底有用吗?
现在回到我们开始所提的问题,我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归根结底,上学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但绝不是最终目的。可能你现在还在用这个方式来接受教育,但你依然可以给学习一个新的定义和目标,而这才能最终让你收获人生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