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微信上收到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发来的信息,大概意思是她身上没一分钱,但是有紧急的事情要打车,希望我能立即红包发她35块钱。看短信内容是群发的,当时我看到信息后,只停留了一秒钟后就把钱塞进红包给她了。
你们肯定有很多疑问了:
1、“她连35块钱都没有吗,为什么问你这个不太熟的人要钱呢。 ”
2、“你是蠢还是傻啊,别人问你要钱你就给?(你手机号多少,我们做朋友)。这明显是逗你玩的,你还真给她钱了,她肯定群发的短信啊。”
我在明确知道自己不傻的情况下,发给她红包之后的5分钟内就反思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给一个只见了一面的人发这个明显是逗你玩的红包,而且还给得心甘情愿”。(其实并不算逗我玩,对方后来并没有退回)
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曾一起上过一节舞蹈课,我对步子不熟悉,于是在课间问过她舞步的要领,她也耐心解答。于是,我心里记下了这个人情。我希望后期在她需要的时候,我也能帮助到她。
1、原理
我有这个举动的原因其实是受心理学中“互惠原理”的影响,那什么是互惠理论呢:
互惠原理:当别人帮助你或者给你恩惠,你也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以相似的方式回馈他。
那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馈、感恩的人,我们普遍没有好感。
2、场景
互惠原理在很多场景中都有应用:
1)免费试吃:当你接受了满脸笑容的销售员递过来的免费品尝的饼干之后,你买这盒饼干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你很难做到牙签一扔,径直离开。你买这盒饼干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这个饼干多么对你胃口;
2)送礼:供应商可能以各种名目给客户送礼或者提供帮助,客户如果收了这个礼,后期在各方面的资源肯定会向该供应商倾斜。
3、特点
总结来说,“互惠原理”有两个特点,这些特点很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
1)我们会非常轻易地答应在正常情况下(即无负债感时)可能会拒绝的理由。
就像我开头举的自己案例,如果是不太熟悉的其他人,我肯定就不理睬了。给此人的红包也仅仅是为了还之前的小小人情。
2)我们不管是否喜欢对方,如果接受了对方的好处,我们都会觉得有责任来报答或偿还。
当你免费试吃了饼干之后,你不会因为销售员形象普通,口齿不清而立即拒绝购买。你一般只会觉得这是销售员给我的“小实惠”,不买一点好像“无以回报”他的“恩惠”。
我记得毕业第一年我做预调酒销售代表的时候,其中管理的一家门店,就是因为使用试饮的方式,且正好赶上公司出五联包(一买就是5瓶),使这家店的销量比平日无试饮活动的时候增长了10倍。虽然预调酒很多是女性喜欢喝的,我在做试饮的时候还特意交代促销员,如果碰到情侣,给女性试喝的同时一定也要给旁边的男性一份,这样成交的概率就相当高了。当时还因为这家门店销量的突出表现,在公司内部和客户那边都作为经典案例在内部进行分享。
4、应用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原理对我们理性判断的干扰呢,我的建议是:
1)对于有明确目的人或事物,不要把对方给你的东西当做“礼物”,而是当做一种手段,这样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了。
试吃的饼干如果并不是你喜欢的口味,把试吃当做推销手段,不买便是,这样去看这个问题,就不会受“互惠原理”的影响了。
2)对于正常情况下对方给的恩惠,如人际关系中的支持、帮助等,我们理应给予相应的回馈。互相“亏欠”,关系才能更加长久。(这里排除人品有问题的人群)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不要互相伤害,互相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