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觉得自己过往的阅读量有限,所以逼迫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速读几个作家的书,安排了一个阅读计划,这个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阅读完一部又一部的小说、写完一篇又一篇的书评之后,发现自己开始茫然了——面对着阅读完的书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我尝试阅读非常多的相关书评来看别人怎么写,却发现大部分的人只会写得比你更烂,真正值得借鉴的文章九牛一毛。这个时候,我感觉我需要一些更专业的理论的补充我的阅读内容。于是我去图书馆借了一部分有关写作与评论的书。希望这些书能加深我的阅读的深度和提升书写的质量。
昨晚去图书馆借阅了几本书,现在在看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为什么选择他的书?当初在一堆的文学批评数目里,随手抽出一本,目录浏览一下:每种理论分章书写清晰明了,章节内容较为简短;随便翻了两章,感觉译者的文笔水平还可,译作本身的内容也算是清晰明确。我自认是阅读能力很强,而且能够快速抓住中心内容的读者,但是昨晚躺在床上速读了几章,却觉得这书怎么写得那么飘?完全抓不到内容的感觉。是译者理解得不够到位还是怎么样?我决定要花时间来认真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细看一下。
译者前言
译者的文笔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简单介绍了瑞恰慈在批评、美学、语言学的成就,把心理学方法引入了文学研究和批评,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使批评从纯粹的主观走向科学的态度。关于瑞恰慈的生平介绍中,我深深明白了要作为一个优秀的批评家,所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底蕴:如果我们不曾修学过语言学,我们只是看得到那美丽的文字,但是我们读不懂为什么这样的文字是美的;如果我们没有美学的普遍的认知,我们连美是什么都不知道。一个浅白的人,你说你懂得批评,但是这些批评是苍白的,如同批评者本身一样空洞。虽然现在的很多文章可以用图片来弥补语言的粗劣和内容的肤浅,但是作为文学本身,只有深邃的内涵才有力量冲破时间和空间,时刻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前言
译者自己的写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翻译的表达是有问题的,翻译如果只在乎翻译原作本身,而忽略了译作的语言内容的表达,这就不是一部良好的作品。普通的小说翻译的要求没有纯文学作品的要求高。我读完通篇两三遍,大概抓到一句比较重要的句子“依照我的理解,批评就是力求辨析经验和进行评价”这句话看下去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仔细读一读,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又觉得哪里怪怪的。还有“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是,到了公元3000年,只要一切发展顺利,人们掌握的知识可能使我们的全部美学、全部心理学、全部现代价值理论显得相形见绌。”这些句子的用词是不是应该斟酌一下?
第一章批评理论的混乱
这文章读起来确实有点吃力,如同之前所说的,看起来文句确实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表达比较混乱。我看了一下翻译的年代大约在91年,在开放之后突然而来的翻译潮到来,这本书也应该是泱泱大潮中的其中一本吧。不过迄今为止真的没有读过几部优秀的翻译作品,有时候翻看书店里海量的书籍的时候,心里不禁为中国的翻译界担忧,那些优秀的翻译家去哪里了?不过内容我还是大概理解的:批评家要以什么的出发点去批评一个作品?需要搞清楚几个点:什么才是作品本身?批评家如何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进行比较?评论的时候需要引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很多批评家都没有做到这些,只是用一些肤浅的浮夸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但是真正的专业学者通过对结构、原理的探讨是否就能得到真正批评的精髓了呢?原文作者的态度也是否定的。(我去,在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里总结它在说神马真是痛苦。)
好吧我准备弃读这种看了几遍不知所云的书。其实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读外语的学生来说,英语和西班牙语都是非常爱用从句的语言,一个段落可以只有一个句子,但是由好几个长长的从句构成。如何把所有的句子的完整意思翻译出来然后再用我们的语言合理得表达出来真是很难的事情。在翻译者三十多岁的时候,显然他的翻译能力是有限的。我有个朋友也很爱在朋友圈放她的翻译作品,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敢跟她说,翻译的作品真是有点粗劣。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好的翻译者,应该首先有良好的自己语言的文学素养。在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可以往翻译的路上去走,毕竟西班牙语拥有拉丁美洲那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那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文学作品等着我们去探寻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