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规则和爱》,其中有一个章节里讲到孩子的吃饭问题。在对待吃饭问题上,文章提到了一个词“双规”,即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方式进行。相信孩子吃饭是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一个问题,那么文章说到的“双规”的使用是怎么样的呢,我将方法做了个截屏
作者说这个例子是想用它来说明家庭规则的必要性。但其实“双规”背后折射出的是“自然后果法”,关注正面管教的家长都知道,自然后果法在正面管教中常会被提及。在教育界中,也是受教育者推崇的一个教育法则。美国有些专家倾向于采用后果法来管教孩子,提倡用后果法代替单纯的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自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指孩子的错误行为造成的自然结果,也就是当孩子犯错时,给孩子一个体验后果,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机会。
读本科时接触到了这个教育法则,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坚信只有经过实践考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同年的暑假回家,刚好遇上家中三岁多的小朋友也存在着让人抓狂的吃饭问题。于是,我用了“自然后果法”来纠正小朋友的不吃饭、拖拉吃饭问题。使用方法及引导言语与截图文中的方式一致。大概坚持了三天左右的时间,小朋友由原先的哭闹、不接受、赖皮到基本能遵守吃饭规则。
自然后果法强调“自然”,体现在“后果”。在避免传统的打骂方式,让孩子为自己选择或是行为而买单。这是自然后果法的精髓。当然,运用“自然后果法”也是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我们以吃饭问题来做分析。
1.讲明原则在先,实行在后
在实施自然后果法前,家长需和孩子约定好规则或是讲明利害之处。如文中提到的,“如果你选择不吃午饭,那就等到晚饭才能吃,中途中没有任何吃的东西。”同时需让孩子对所做的选择有一个可预见性的后果,如:“不吃饭肚子会饿,饿肚子可是非常难受的。”如果孩子选择不吃,说明他接受这样的后果,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必须坚定约定规则去执行。虽然实施过程会有困难,特别是在家人教育信念不一致的情况下,更是有挑战。但你依然需要继续执行。
2. 家长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
执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如果你是带有情绪或是责骂式的惩罚,那并不符合自然后果法的使用。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语中说到的:“妈妈知道宝宝的肚子饿了,因为你没有吃中午饭。”而不是:“看吧,让你不吃饭,这会饿了吧。看你晚饭还吃不吃?”
两句话的差别在于,第一句话中妈妈是带着平静的语言和情绪说的,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并不是因为惩罚我而惩罚,而是因为我没有遵守约定而受到的惩罚。这一过程,家长坚定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第一次使用此方法的家长,如果你没有把勒住自我的心理阀口,可以说第二次执行的时候,困难会加倍增大。
想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下“狠心”是有必要的。其实,在这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真饿的话,都无需等到你去哄、逼他吃饭的程度。
3. 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这里必须注意两个具体问题:其一,自然后果法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它并不能立竿见影。实施的效果及时长,与家长的坚持性有很大关系。同时实施范围也需在孩子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切记超出孩子自身能够把控的范围,如要求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守时、独立吃饭显然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其二,运用自然后果法要因人而异。对有的孩子来说,采用这种方法教育效果良好,但对个别孩子其教育效果也不一定明显。因此运用这种方法还要根据孩子的特性来进行,做到有的放矢。
孩子成长过程是一种“体验式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是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劳的。父母能做的是,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做好引路人和守护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