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谁沟通最多?自己。那么每天沟通多少句?57600句。在生命盲点的课上导师给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中,简书成为另一种途径。
在课堂上当导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每天与同事沟通最多,每天与老板沟通最多,每天与客户沟通最多,很少有人说与父母沟通最多,或与孩子沟通最多。
我知道不是因为他们在我们心中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太重要,被我们放在心里,所以每天的工作与事业的奔忙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他人,然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自己有更多的资源更自由的去选择。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港湾
妈妈自二月份生病之后一直在康复中,她的调养与恢复在进行中,我请了阿姨在家陪护她,老爸也在家做饭看护,因为她是第二次脑出血后的恢复,过程有些慢,肌肉没有恢复,甚至因为出血点压迫了神经,导致口齿不清,她自己根本意识不到。有时经常打电话给我,电话里咕噜咕噜地说不清楚,我在忙着,表现出没耐心,告诉她:“妈,我在工作!回去再说吧。”老妈说:“好啊,等你回来再说吧,工作紧张,保重身体啊!”不等我回复匆匆地挂断了电话。
我开始不理解她为什么每天都要打个电话给我,家里的事情本已经安排好了,每天什么时间去医院,什么时间吃饭,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什么时间让阿姨带她出去遛遛,可她总会每天打个电话,不是问问你吃饭了没有,就是问问你刚才是不是给我打过电话?或者说你有空给你姨打个电话问候她一下。她在家也会经常给亲戚打电话。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会打个电话送上祝福,因为她腿脚不灵便,除非让我开车带着她,否则她基本不能出远门,所以家里的电话和手机就是她联系外界的唯一通道。
妈妈是孩子最深的归属
有时候几天没有打电话给妈妈,我心里总是挂念,不知道她身体怎么样,每次打电话的时候电话那端总是会“看到”一张惊喜的脸,说:“宝贝,找妈妈有什么事儿?”这就是一个70多岁的妈妈对一个40多岁的女儿打电话的问候。这个问候让我心里深深地有一种暖意和归属。
妈妈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已经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深爱,一种不可替代的归属。
昨天回到家看望妈妈,她依然拄着助行器快乐地走出来,高高胖胖的身子,看的出来走路有些吃力,“宝贝来了!”,这时儿子也探过来快乐的小脸,他最喜欢在姥姥家玩,因为姥姥总是用各种的方式满足他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在姥姥家的阳台上总有盆栽的花,一缸金鱼,还有几本故事书和作业纸,一盒子一盒子的凌乱的乐高玩具,甚至还有儿子做木工的锯和钉子。那个就是他的小小的世界。妈妈说这不叫惯着孩子,这个是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他的愿望是可以达成的。好吧,隔辈亲啊,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想想小时候想要的东西和衣服,因为家里买不起,不能马上满足,但妈妈总是想方设法的手工制作或者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
妈妈一词是责任也是支撑
妈妈一直在忙着拿水果,终于可以坐下来,她慢悠悠地说前两天她去洗手间时因没扶好,一阵晕眩上来控制不住,摔在了地上。我关切地问有没有摔到头?为什么不告诉我?她说看你工作忙不想去打扰你,现在没事儿了,当时有阿姨在家照顾,没有关系,我顿时又惭愧,又责怪,又着急,因为如果是脑部出血再次复发,后果会很严重。她忽然的笑笑说:“你妈没那么娇气,我好着呢。”
想起4年前和爸爸妈妈的相处让我很头疼,很困扰,他们对我的关爱让我喘不过气,感觉没有了自由。学习生命教育对于我们的关系来讲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我知道他们对于我来讲是太太太太重要了。
几个月前在听广播时主持人动情地说,父母在生有来处,父母不在尽剩归途。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父母的陪伴在我们的生命中是支撑,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