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名山和旅游圣地,五祖是禅宗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气势恢宏,传说众多,佛教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可谓源远流长。
犹记数年之前,想写一篇关于五祖寺禅宗方面的文章,也曾一度动笔,后因笔力难至而暂时作罢。既然关于五祖寺禅宗方面的文章一时还写不了,那就围绕五祖山写点小文章吧,姑且回忆一下往事,也未为不可。
今年暑假,来到五祖山下,本想经由东山古道上山游玩一下,却发现,通往东山古道的路囗,因旅游开发,已经被封堵,古道从此不再亲民,甚为遗憾。由此,不禁回想起之前无数次经由东山古道登山游玩的情形。
一直记得,一九八八年春天,那时我还在蔡山镇中读初二,班主任王华亭老师组织全班师生到五祖春游,那是我第一次登五祖山。当时,我们沿着东山古道登临五祖山,在五祖寺大门前的台阶上照了全班的合影,然后一直上到莲花峰,至今记忆犹新。而今,弹指一挥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一九八九年,我来县城读高中。也不知为什么,感觉县城距离五祖山较近,仿佛只有十来里的样子。那个时候,国家实行的是五天半工作制,学校补课也少,只有星期天的上午四节课属于补课时间。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下午都不上课,这是属于住读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在这两个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多次邀约本班或其他班的同学跑到距离校园东面不远的马尾山上去游玩,通常一玩就是一下午。
那个时候,我经常跑步锻炼,自我感觉体力还行,耐力也还可以,再加上不知是哪来的勇气,于是,很想自我挑战一下,再登一回离学校比较近的五祖山。
终于,在某个深秋或初冬的星期天,我吃完午饭,休息到下午二点多,便独自一个人出发。出了校门,便一路向北,朝着五祖山的方向奔去。
那个时候,从县城通往五祖山的道路,还都是些土路,也并不宽阔。路的中间,是两道车轮辗过的痕迹,或深或浅,坑坑洼洼,一眼望不到头,偶有车辆驶过,则尘土飞扬。路的东面,是紧挨着的高高的渠道,一路向北延伸着。
一路上,我跑步前进。跑累了,就改为小步快走,小步快走了一段,又改为跑步,如此循环交替。可是,且跑且走间,五祖的山峰看起来仿佛依然是那么遥远,并没有明显的接近感。
我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在路上大约前进了十几里,但感觉离五祖山还有较长一段距离,有点超出了我的预计和想象。
此时此刻,感觉天色开始有点转暗,便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到了山脚下,还要由东山古道登山,还要赶在上晚自习之前返回,感到这点时间好像根本不够用,只好放弃继续前进,遗憾地折返。等到返回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快到了晚餐的时间。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县城距离五祖山不是十来里,而是二十多里,比当初预估的里程远得多了,难怪感到时间不够用,只好中途返回。现在看来,当时事先考虑得不周到,情况没有了解清楚,路程估计得严重不准。
此后,在整个高中读书期间,我再也没有跑步前往五祖山登上五祖寺了。尽管这一次没能完成所愿,但针对五祖山的行动,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
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一些城市院校的应聘岗位,经过双向选择,回到高中母校参加工作。这样一来,我便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去五祖山游玩了。此时,原来的土路早已变成了水泥路面,五祖山上也新修了盘山公路,也不必跑步或者走路前往,乘车已经比较方便了。
此后,我经常去五祖山登山游玩。我一般是先乘车到达山脚下,然后再沿着东山古道登山,很少是坐车沿盘山公路上山。毎次去五祖山游玩,我常常是早出晚归,一玩就是一整天,尽情徜徉,十分惬意。
三年前的暑假,正值盛夏七月,又逢正午时分,烈日炎炎,我和读初中的儿子骑行到五祖山下,再沿东山古道向上骑行。到了山路陡峭或有台阶的地方就推车前行,或连推带扛,累了,就在树阴下歇息一会儿,拍照取乐,然后继续前行,一路上十分艰辛。
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和儿子各自带着山地车居然上到了五祖寺门口,来到了长廊处。在上山的这段时间里,天气实在太热,温度太高,我和儿子一路上汗流浃背,喝光了从山下买来的八瓶矿泉水,有效避免了中暑。
我和儿子在长廊处稍事休息,锁好车,接着一路边走边玩,一直上到山顶。从山顶返回到长廊处,我俩就骑着车从盘山公路往山下冲。下山时,车速太快,我一路不断地提醒儿子全程带好刹车,注意安全,终于有惊无险地来到山下。
回想骑车下山的情形,真是危险处处,不禁有些后怕。后来,我问过许多骑行爱好者,竟然没有一人这样骑过。想想当时,我和儿子的胆子真大,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吧。这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登临和游览五祖山,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事情,值得经常为之。不过,有时候,这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我的体会是,越是具有挑战性,记忆往往越是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