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匠到有教育情怀的人
11年前,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一节课教了10年,一本书用了10年,一节课备了10年,一本教案写了10年,改变的只是听课的学生;一次作业做了10次,变化的只是批改日期。没有探寻外面精彩的世界,只在自己狭小的三寸空间耕耘苦尽甘来。不管外面如何风生水起,固守自己的一亩方塘,在碌碌无为中虚度日日年年。在忙碌和麻木中度过日日年年。那个时候,从没有追问自己,前方道路几何?教书匠此生还有多久?
偶然的一束光,在不经意间照亮前方的路,机缘巧合,在朋友住处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给教师的建议》,借阅的同时,开始反思自我,若何也能如教育家一般,逐日提升自我?
从那个时候开启阅读和写作模式,无人能懂,无人关心,更无人可以效仿,只能独自在漆黑的深夜,借文字解嘲,自言自语。封存十年之久的文字,至今读来如同嚼蜡,然那个时候,却是自己内心的真是写照。偌大的操场,独步前行,扪心自问,现实的利剑无情击穿一个个美妙的梦幻。哲人,都是孤独的人。我虽非哲人,然孑孓独行一直是生活的真是写照。
从教师到教书匠,由教书匠到教育家,非但需要睿智的思考,更需要身体力行,站在教育的角度思索身边的人和事,绝非泛泛而谈。更不是意气用事,一味抱怨。
十年的阅历告诉我,成就自我的伟人都是能耐得住寂寞之人,且不断反思自我之人。于是,10年前我开始了自我反思之路,用一个个不等的文字反思身边的人和事,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突破教学中的瓶颈。在信念的支撑之下,这段孤独之旅,始终向前,那束不经意的光时刻指引我一路前行。
教育本就是琐碎小事,没有经天纬地之举,然在自我狭小的三尺讲台,小小世界皆在一页页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中一一展现,此刻的我可指点江山,或慷慨激昂,或信马由缰,任由思想的野马肆意驰骋。此时的我才是最为丰满的,那一刻才是遗世而独立的自由个体。于是,开始自我的反思之路。
如何才能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与北师大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他认为: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诚如今天下午在新密一初中的礼堂内,刘洪恩主任,杨伟红主任,肖雷老师,共同分享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理念和信念的高度决定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坚定而高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成就每位学生的精彩和未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
有道德情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生。唯有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方能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爱岗敬业、尽心尽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在热爱的基础上,才能尽心尽力去做每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摒弃外界一切纷纷扰扰,专注于每一项教育改革和发展之中,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魅力吸引并打动学生,才能更好地树人,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扎实学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每一个老师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精深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知识,方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从而成为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健康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人者,人恒爱之。
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情、真心、真诚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一定能清晰地看待自己,找到从教书匠到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