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解析
原文: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却永远不会满溢。它如谭水般回旋往复,仿佛是宇宙万物的源泉。它能够折损万物的锐气,消解万物的纷乱,调和万物的色泽,混同万物的踪迹。它既隐没不现,又仿佛真实存在。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只知道它存在于象帝之前。
解析:冲,涌摇也。形容水翻滚着向上,如冲茶。“道冲”是形容道因旺盛而喷涌的样子。盈,溢流出来,指显露。老子在这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使用道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他说“道”看上去是那样盈满,可用的时候,它却又不会溢出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体会,就是当容器里面装满水的时候,你伸手进去搅水,那水就会溢出来的,对不对?而这个“道”却不是这样,它看上去明明是满满的,但是你伸手进去怎么搅和它也不会溢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思来想去,终于一拍大腿说:“渊呵”!“啊,我明白了!因为它象一座深谭那样,水是在谭中间洄流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渊呵!”是老子对于道的赞叹,解释成大道好深邃啊,奥妙啊等等。其实这是老子对之前所描述的“道涌而不溢”这种现象的解释,因为渊的本意就是指中间有水洄流的深谭。《论语》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孔子看见江水前仆后继滔滔不绝地奔涌而去,便突然间对于时间的概念有所顿悟,大叫一声:“原来所谓的逝就是这个样子的呀!”同理,老子见到(或者想到)深谭后,便突然想明白了道的运行规律,于是愉快地喊了一声:“渊呵!原来这种回旋的运动才是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啊!”因此,我认为老子是在用“冲”和“渊”的形象来描述阴阳之道:外涌、螺旋、扩散、回归。后来的道家称这种周而复始的回旋状态叫“太极”,佛家管它叫“轮回”,尼采称则之为“永恒回归”。这个规律告诉我们:高山不会永远向上崛起,海沟也不会越来越深,月有阴、晴、圆、缺,物有生、长、收、藏。水升到天空汇聚成云,凝结成雨再落回地面。世间一切都在变换当中,只有“变”本身是不变的,而这正是“非恒道”的本意。因为“恒”字的本意是上弦月趋于圆满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物一直朝着某一个方向持续发展,那就“恒”。可是我们知道没有东西可以一直向前,水满则溢,月圆必亏,亏到极限又再趋于圆满,这便是道。
弄懂了“道”的规则之后,老子又开始观察这种规律对于世间万物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发现它可以“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兑可以通“锐”,也可以通“悦”,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磨损万物的锐气,也可以理解成打压愉悦的情绪。不论怎么翻译,大概意思也是一样的,就是要消灭世间一切尖锐的、饱满的、高涨的,使高亢者回落。解其纷就是化繁为简,使纷繁者归于朴素。和其光就是将各种色彩协调在一起,谁也别起高调。同其尘就是使洁净的和污浊的都不被凸显,谁也别排挤谁。于是,在规则之内一切都仿佛被隐藏起来了一样,既好像不存在又好像真实地存在着。
事实上“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虽然看不见它,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道,这就叫“用之又弗盈”。它的这种规律在自然界表现为生态平衡,在社会关系中表现为和平共处,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阴阳和合”,在修行界则被认为是最高的修行状态,叫做“圆融无碍”。无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带领一个团队,无论是调整身体还是修正心态,只要你遵循这个规律去做,就不会出问题,因为它是“合道”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什么是“象帝”。老子说“大象无形”,可见,象不仅代表有形之物,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也归属于象,比如映像和法相。《周易•系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故而象为一切有形之始。帝则是一种称号,类似于图腾或者某种象征,有至尊、至大、至先的意思。如:天帝代表天地至尊;黄帝代表人间至尊;阎帝则代表阴间至尊等等。基于此,我们可以推论,“象帝”则是老子创造的一个专属名词,用来代指一切有形之始的至尊至先。故而,象帝之先的意思就是说,道存在于一切有形之先的之先的之先。通俗点说,如果“象”是万物的祖宗,那么“象帝”就是“象”的祖宗,而“道”则是“象帝”的祖宗。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