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木
由张嘉译、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已经完美的收官了,作为一名观众,对于演员自身演技好与坏的认知,这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想做过多的评论总归有些欠妥当。我想说的是故事的本身以及它背后的冷暖人心。
这部以张嘉译、王珞丹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的感情为经线,以急诊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为纬线,在由此构成的经纬网中,真实的再现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在凸显急诊科医生高超医术的同时,也较为的客观的再现了人在危难时刻所暴露出来的人性弱点,以及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的人性光辉。
如果说在这经纬网中再加一条线能使由角色扮演所反应的社会问题能够立体化的话,我想这条线应该被称为矛盾线。当然在这条线上,医患矛盾是主体,海洋说:治好了病,皆大欢喜,治不好,全是我们的责任。由此拓展出来的人情世故,金钱利益都深刻的反应了社会转型期中人心冷漠与迷茫。
真所谓,医者仁心,就像何建一说的:人这辈子,身体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有病。在我看来对于急诊科的医生而言,他们重在医心而不在医身。就像鲁迅先生曾写的: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好似那些剧情:一生四个子女却让老人不能善终;妻子住院丈夫还不忘索赔,为了母亲养老金玩医闹……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却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单薄匮乏了。
我曾经以为文字是治愈人心最好的药,后来才发现再好的文字都是出自于作者自身的阅历和对知识的积淀,能不能真的治愈人心取决于读者本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像一碗色香味俱全,美味十足的心灵鸡汤一样,喝不喝,喝多少,怎么喝,完全取决于患者自己。而真正能治愈人心,唤起良知的只有人心,一颗真诚的、友善的心。正如《急诊科医生》里为救学生牺牲的赵老师;救治拐卖儿童嫌疑犯的何主任;放跑洗浴中心职员的女护士……他们都近乎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对于急诊科的医生,他们是一个特殊而又矛盾的存在,作为医生,面对病患,它的职业要求让他们不能不救,面对患者误解,同事的对自己信任的动摇,张泠和江晓琪的被打,她们能做的就是容忍与原谅。也许这就想江晓琪说的:人生很复杂,不是只有对错那么简单。最后,能做的也只有用自己职业操守奔赴下一场未知的“伤害”。由此,医生在无形中就成了医患矛盾里的弱者了。
“现在经济腾飞太快,物欲横流,我们疲于奔命,早就失去了自我,被洪流裹挟着活着,至于这样活着为了什么,已经来不及思考了。”这是何建一与魏宏伟的对话。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难倒了不少人。然而,我们并不是来不及思考,是我们许多人成为了生活的奴隶,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这种本能,已经记不起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了。
如今我们回头看这部已经完结的《急诊科医生》,那些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也成为了言传身教的老师们,以医生的角度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存在的某些现象的一些看法。在行业剧泛滥的今天,《急诊科医生》无疑是成功的,而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其立意和所要表达的理念也会有多样性,而这完全取决于受众自身的需求。
对我而言,我更为认同以志愿者身份而存在的党珍妮所说的:我们内心都有阴暗的东西,多拿出来晒晒阳光,你也不至于活的这么累!我们问为心无愧地活着,光明正大的活着,有时候面对事实,面对真相,其实结果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涂鸦之作,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