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境,古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既司空见惯又迷惑不解。但对于其中的恶梦,则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恐惧与厌恶之情,甚至将其与恶疾、灾祸等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产生了种种克服之道。
(一)伯奇吞梦鬼
在周礼大傩仪式中,除了驱逐疫鬼的方相氏之外,另外一位也非常重要,名叫占梦,他主要负责依据梦象来预测吉凶,在年终的时候向周王奉献吉梦以及驱逐恶梦。他的作用不容忽视,按照记载来看,占梦“遂令始难驱疫”,也即是说,年终大傩仪式必须是在占梦发号施令之后,才能进行。
而根据商代卜辞中记载的多起占卜梦兆吉凶的事例来看,当时的人已经习惯将恶梦、鬼梦同疾病和灾祸联系起来,在《殷墟书契前编》四·一八·三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朕,亚多鬼梦,亡(无)疒(疾病)”。
在《左传》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晋景公因为梦见了厉鬼作祟从而引发了疾病,临终前又梦到身体内有两个病鬼变成的小儿扬言要让名医束手无策。
这说明,恶梦预示和导致灾病的观念,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至少在周人看来,驱恶梦与疫病是贯通的活动,所以在大傩仪式上,便会让十二种神兽去吞食各种恶鬼,而其中就有一个名叫“伯奇”的神兽,他所吞食的正是“梦鬼”这种独特的恶鬼。
《后汉书·仪礼志》中就有“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
(二)猛豹与食梦貘
《山海经》中的很多动物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原型,在《西山经》中有这么一种动物,其名叫做“猛豹”,清代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西山经》中认为:“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声近而转。”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山海经·西山经》
现实中的貘显然并不可能是以梦为食的,据《说文解字》中说:“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尔雅》“郭璞注”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貘和驱邪治病相关联,在唐代有迹可循,据说唐人认为貘有驱邪之功,貘的皮做成垫子和寝具可以祛病,而画在屏风上则可辟邪。白居易当时患有头痛中风的病,用了此法之后果然痊愈。于是作了《貘屏赞》: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
而貘与梦的结合从而变成食梦貘,则是很晚的事了,可能源于日本小泉八云在一九零二年出版的《骨董》一书中写过一篇关于《食梦貘》的故事。
我从梦中惊醒,看到身边出现了貘,我请求它把噩梦吃掉。貘却说,它只吃噩梦,而我做的却是一个好梦,这个梦象征着将自己的魔性砍除。说完貘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貘可以食梦,大约就是十九世纪晚期才流行起来的说法。说起食梦貘,就不得不提日本一位文学家,其笔名正为“梦枕貘”,正是因为“想要想出梦一样的故事”而取了这样一个笔名。因为,貘是吞食恶梦的神兽,而枕头则是连通人与梦的媒介,梦枕貘其实暗含了唐人以貘皮寝具驱邪的含义。
梦枕貘的代表作,充满了玄奇瑰丽的色彩,不仅被改编为了电影《妖猫传》,其《阴阳师》也被改作手游,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