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这是一首描写牛羊众多的赞颂诗。流沙河先生认为,这首诗的作者,应当是周王朝派下来负责检查畜牧业的畜牧官员的报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一节,“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谁说你们没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谁说你们没有牛?七尺高的就有九十头。你的羊群过来了,羊角聚拢一簇簇。你的牛群过来了,耳朵摆动着。
第二节,“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有的跑到山丘下,有的到池水边饮水,有的地上睡着有的醒了过来。你到这里来放牧,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有时候还带着干粮。毛色有三十种,牺牲祭祀足够了。
第三节,“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你到这里来放牧,边伐细柴与粗薪,边猎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群到来时,羊儿小心紧随行,不走失也不散群。只要轻轻一挥手,全都跃登满坡顶。
第四节,“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牧羊人做了个梦,梦见许多(蝗虫变成了)鱼,龟蛇的旗帜变成了鹰隼的旗帜,请太卜来占卜一下;(他解释说)许多(蝗虫变成了)鱼,预示丰年将要来临,龟蛇的旗帜变成鹰隼的旗帜,是因为家中将会人丁兴旺。
尔,放牧牛羊的人。三百,与下文“九十”一样,都是虚指,形容牛羊众多。维,为。犉(rún),大牛,七尺以上的牛叫“犉”。思,语助词,无实义。濈(jí)濈,一作“戢戢”,众多牛角聚集到一起的样子。湿湿:牛摇动耳朵时的样子。
阿(ē),山地丘陵。讹(é),同“吪”,动静、醒过来。牧,放牧。何,同“荷”,负、戴。蓑(suō),草制雨衣。餱(hóu),干粮。物,毛色。牲,牺牲,用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牲畜。具,备。
以,取。薪,粗柴。蒸,细柴。矜(jīn)矜,小心翼翼。兢(jīng)兢,谨慎跟随的样子,这里指的是羊害怕掉队离群紧追不舍的样子。骞(qiān),损失,这里指羊走失。崩,散乱。麾(huī),挥。肱(ɡōnɡ),手臂。毕,全。既,尽。升,登。
众,这里指蝗虫,因为古人认为蝗虫预示着大旱,但是如果风调雨顺,蝗虫就可以变化成鱼。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地方的旗帜。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地方的旗帜。
大人,周朝负责占卜的官员。占,占梦,也就是解梦,分析梦的吉凶。溱(zhēn)溱,同“蓁蓁”,茂盛繁多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里的“溱溱”,用来形容人丁兴旺。
这首诗,自问自答,描绘了一幅牛羊蕃息的田园牧歌。全诗无兴无比,直陈用赋,一气贯通。
第一节,王室派来的畜牧官员,前来牧场视察,他自问自答,像是在驳斥负责放牧的人的说法。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个被责问的人,不管是基层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努力,工作完成的还是不错的,牛羊繁多,所以畜牧官看了才又惊又喜。
为什么畜牧官会责问呢?多半是地方上给周王朝报告的时候,留了点儿小心思,没有完全说实话,报告给上面的牛羊的数量不多。不然畜牧官也不会来到现场之后这么激动。
而且,作者手法精妙,写牛羊多,有远观的感受,还有细节的刻画。一簇簇聚集起来的牛角、耳朵,生动逼真又很有视觉冲击力。
第二、三节,对牛羊的动静之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全方位地展现了周围的环境和牛羊群的活力,充满了宁静之美,仿佛将人带到了牧场。
第四节却笔锋一转,讲到了太卜。太卜是什么人?负责占卜祭祀的官员。这样一来,联系到第一节的自问自答,就不难得出,这个负责巡视牧场的官员,很有可能在工作结束之后,肯定得向周王报告。
报告的话,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畜牧官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一些象征丰收繁荣的意象:风调雨顺,蝗虫变成了鱼;旗帜变化,人口稀少的地方变得人丁兴旺。可这些不能自己瞎编,必须以牧人之口说出,牧人的梦,经过卜人的解释,周王岂有不信之理?
诗经专题第190篇,总第19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