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今日话题】迄今为止,你收获最大的一次自我投资是什么?
迄今为止,我收获最大的一次自我投资是参加了艺博家庭教育的线下课《孩子,我该如何爱你?》,主讲老师是春天。两天一晚的培训,给我极大的震撼。
在此之前,看到同学家长在微信群里发了这么一个段子:“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鸡飞狗跳,乌嗷喊叫;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叮咣就削”“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像是一首歌的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这种场景相信大多数当父母的都很熟悉。
在听课之后,我获得了三个重要认知:
第一个认知,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同频”。比如:
孩子: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了。
妈妈:哎呀,那怎么能行呢?不上学你想干吗,没文化的人将来能做什么,扫马路吗?我一天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不就是指望你将来上个好大学,能有出息吗?你这样……
其实,这个孩子可能只是因为不舒服或不喜欢老师,或其它什么原因,他的前提是今天,是当下,而妈妈已经跑到未来去了。
二是需求不同。孩子的需求是独立自主,而家长的需求和习惯则是管教和权威。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三是家长对“过程”缺乏了解。成长是一个过程,好习惯的养成、错误行为的纠正、成绩的提升同样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比如,我以前在给女儿检查作业时常说的:这个错误已经给你纠正过了,你怎么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呢?或者:”事不过三,犯错不可怕,关键是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一个人怎么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呢”。其实扪心自问,大人就能做到立行立改吗,如果这么容易,那戒烟的人就不会那么难了。
第二个认知,每一种偏差行为的背后,都反映出一种心理需求,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
“暴燥、易怒、畏难、撒谎、粗心、拖延、交友困难、爱动手”,等等问题,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障碍、偏差行为。都是因为心理营养的缺失,需要家长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的滋养。
第一个营养,无条件的接纳和体现重要性。孩子出生时,我们是无条件的接纳,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接纳越来越少,否定越来越多。接纳首先是接纳对方的感受。“每个人都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拥有把它表达出来的权利”。当发现和孩子不同频时,应该先接纳他的感受,也就是先“同频”,然后再带领他到你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调频”。其次是要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第三,是要接纳对方的期待。也就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实际上是在给对方增加能量。重要性往往体现在时间分配上。
第三个认知,孩子就是我们的复印件。
培训之前,我们被要求写出你希望解决自己孩子的什么问题?其实我觉得我家孩子并没什么大的问题,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我希望她胆子更大一些,表现欲望再强一些,再多一些冒险精神,不要在沉默中隐藏自己的优秀。课程当中,我才恍然大悟,我自己其实就是比较好静,不喜欢往人前冲。所以,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龙生龙,凤生凤”这句千古名句并不是以偏概全。所以,父母们在痛斥孩子的某个臭毛病时,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家庭教育观念,我深深地认识到:没有能力不足的孩子,只有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孩子。教练的级别决定选手的级别,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练级别,我还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