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按照惯例,先扯点野棉花,给今天的日子留个爪印。
老实说,今天的状态其实很不好。嗓子虽然能出声了,但果然毫无悬念的又开始了老症状,这次是以5秒一咳的标准频率,整整持续了三分之二个整天。估计办公室的童鞋们,暗地里烦都烦死了吧~ 然,到了下午,头晕脑热又接着加上,整个人提不起一点劲。所以今儿白天里,都没怎么跟群里的仙女们互动。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怏怏地习惯性打开电台,也没注意具体是哪个频道,反正从启动车的那一刻开始,就在那一直放着不知名的英文歌,男中音的柔和嗓音,没有任何广告和人声插播,且旋律非常的合宜。于是,就这么听着歌,神游太虚,不知不觉间,就跨越了长江,穿过了车流,接近了光谷。
在等待抵达目的地的最后一个红灯时,电台里不知名的男中音突然用一种非常柔和的语调唱起了一首旋律、音乐都很纯净,但韵律感却超强的英文歌曲,强到什么程度呢,让我用文字描述来情景再现一下:在歌曲播放了大约10秒之后(不夸张,真就10秒,我数了拍子的),手握方向盘还在时不时咳嗽的我,就开始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又缩脖子又点头、又耸肩膀又摆手起来,那情景我估计,屁股要不是因为担负着重大安全使命,在驾驶凳上被安全带老实地绑着,估计也会跟着音乐忍不住来上个几圈、外加马达几下。
那一刻,感觉整个人情绪都突然地轻松了起来,从里到外都透着乐呵。为了能保留住这一刻的感觉并随时重温,我很想知道这是什么歌曲。于是掏出手机,想赶紧用听歌识曲搜一下。无奈该死绿灯亮了,只好先开车。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一边祷告着歌曲继续播放,一边巴不得赶紧到了停车场。可惜停了车,那首歌曲也结束了。接下来播放的虽然依然很好听,但再也找不到刚才那刻的玄妙感觉了。
虽然没留存下歌,但心情好了,人似乎也没那么难受了。于是在解决晚餐和步行回家的一路上,我顺势在群里恢复了各种闹腾,没想不但收获了大家晚到的各种赞美语,还外加两个大咖的现金打赏。再次证明,好的情绪能带来好的磁场,去吸引好的事物,哈哈。
OK,言归正传鸟。刚才提到了打赏,引出今天的话题。这几天,想必大家各种给自己打鸡血、灌鸡汤,有点腻味了吧。所以今天换换口味,咱们来聊聊一个俗气的话题,谈谈钱、谈谈如何才能富有,好不?^_^(毕竟仙女们也需要适当沾沾人间烟火滴)
早上起床看了眼福布斯财富榜上还没有自个的名字,所以继续无奈被挤在地铁的人从墙内,奔赴党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那个时候,我恰巧看到了吴晓波频道今天的更新:“如何才能变得富有?秘密就在这三点里”简直是有点两眼放光。虽然一直拿着电信微薄的工资,但因为已达到一人喂饱全家不饿的境界,加之自己洁身自好,也没啥超越经济能力的需求,所以至今也没怎么为钱太发过愁。但怎么着,温饱和富有,还是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的,需要我奋起直追。
文里谈到了一个公式:
资产性收入=资产量*(收益率-杠杆成本)*杠杆率
而变得富有的三个秘密点,就是公式里面提到的三个概念: 资产、投资收益率以及杠杆能力。文里说,不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就是在这样一个公式中被拉开的。
因为这么些年炒股炒成了股东,也翻过一些投资理财的书籍(当然都只开了个头,我看书的惯例如此,怎破?),所以对这几个概念,我还是能理解一些。从文章摘选了一些主要观点,按自己理解整理如下:
收益率,好理解,是投资回报高低的衡量指标,它代表一种投资能力。
这几年中国经济规模增长在7%左右,但整个市场上的钱比经济规模增加得更快,因此通货膨胀率至少在5%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财富在每一年可能都要缩水5%。所以,即使省吃俭用、把钱拿到银行存2%定期或是买4%理财产品,扣除通胀率后,收益率其实最终是为负的。
资产量,是你可使用的资产规模,传统说法就是你能调用的本金,它代表一个人的资产能力。
投资收益率再高,脱离了资产量,就没有意义。一个拥有10万资产的人,即使他投资收益率能达到100%,一年以后也只有20万;一个拥有1000万资产的人,即便他收益率只有10%,一年以后,他就拥有1100万。财富差距越拉越大。所以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人,而富人的一个小目标,就可以是动辄一个亿。这就是财富上的马太效应。
杠杆能力,这个相对难理解一些,这个概念包括杠杆率和杠杆的融资成本。杠杆能力代表一个人的融资能力。简单来说,杠杆就是指你的负债能力,或者说是放大资金的能力。杠杆率是指 资本金/总资产,即 资本金/(资本金+总负债),而我们实际经常说的杠杆,通常是指杠杆倍数,即总资产/资本金。例如,买房首付是20%,那么杠杆率为1:5;杠杆倍数是5倍。杠杆成本则是指运用杠杆时需要支付的利息成本。
解释清楚了三个概念,回头看看公式,不难理解过去这些年,为什么房地产一直是大家财富积累的最大来源,也是财富和收入差距拉开的最大原因。因为虽然除了房价外,其他很多东西也涨得快,比房价涨得更快的东西并不少见,但真正拉开差距的原因就在于杠杆,因为购房可以贷款,这个杠杆作用就放大了第二点,也就是可使用的资产量规模。
R
不得不说,经济学是门很深的学问。早上看到这些时,本以为大致已经比较清晰了,但在晚上开始动笔梳理时,却发现有的概念,特别是杠杆这一部分,较难完全弄透。于是翻阅资料研究的过程,大大耽误了交稿的速度。不禁由衷感慨,要交出一份有质量的总结,不熬夜的难度还是相当大滴。
但是弄清楚后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父母一辈人,以前传统的观念就是一点点攒钱、攒足了后才给小家置办一样东西。所以记忆中的童年,就一直是过着相当拮据的生活、住着很小的房子,上学时,只要学校老师要交什么费用,那内心的压力瞬间就是巨大的。因为一想到要回家小心翼翼看着老妈脸色来决定什么时候告诉她,就止不住地压抑。如果过去有抑郁症说法,我铁定就是患者之一。
但是呢,父母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到后来也买不起一套房、买不起一辆车。家里第一次开始能接受贷款去买房买车的行动,都是在我成年了工作了五六年以后,由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家伙发起的。
我很庆幸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做出了人生第一次最正确的选择。纯属因为感性大于理性的对房型的喜好,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女娃儿,居然说服了家里人,以零首付形式,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从此开始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人敢去有勇气承担的漫漫还贷路。现在回首起来,虽然当时每月还款的日子是相当辛苦的,但是如果这些钱当初没有投在房子上,估计大有可能是被我不知不觉的花掉了。那么无房户的我,也会因此错失掉武汉房价的第一波疯长,也不会靠自己审美能力设计出的装修风格,以高出周边2000元/平的价位,赚到人生第一桶金。那么或许现在的依然是一个嘻嘻哈哈的无房户,资产估计不超过10万。所以父母倡导的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是不适合当今的时代的。说白了,那就是穷人思维。银行的钱就应该尽量用,人生苦短,就应该用明天的钱提前享受今天的生活(如果现在购房再有零首付的政策就好了,虽然杠杠相对较高,但风险还是可控的)。
I
那么这个公式的三个概念,是怎么实现财富增长的呢。我很自然想到前不久,同事从深圳调研回来,跟我们说了深圳电信人在饭桌上闲聊起来的话题。深圳房价很贵,但是大家都还是尽量去从银行贷款出来,能贷多少是多少,有的家庭,加起来会有十几张信用卡,夫妻俩可能每一个人都贷了上百万。干嘛呢?买房!他们还说,乘现在武汉房价还不高,限制还不多,赶紧买。
想到这,我在脑袋里假设了几个场景下,两个不同人在不同的操作方式,看看这个公式,会产生怎样的区别:
假设甲乙两个人,都有100万,都去买100万的房子,甲买了一套,乙呢,以6%的年利息从银行借了100万,买了两套。相当于他用了1:1的杠杆率。
一年过去了,假设房价涨了1%,这时
甲的资产是:100*(1+1%)=101万
乙的资产是:200*(1+1%)-100万贷款-6万利息=96万
甲的净财富比乙多了5万,相当于本金的5%。这个情况下,加了杠杆的人还不如不加的人。
再过一年,房价涨了10%,这时
甲的资产:100*(1+10%)=110万
乙的资产:200*(1+10%)-100万贷款-6万利息=114万
甲的净财富比乙少4万,相当于本金的4%,加了杠杆略优于比不加杠杆。
假如房价涨了20%,这时
甲的资产:100*(1+20%)=120万
乙的资产:200*(1+20%)-100万贷款-6万利息=134万
甲的净财富比乙少14万,相当于本金的14%,加不加杠杆已经呈现明显差距。
假如房价涨了100%
甲:100*(1+100%)=200万
乙:200*(1+100%)-100万贷款-6万利息=294万
甲的净财富比乙少94万,相当于本金的94%,差距已经已经相当大了。
从这几种情况可以看到,差距关键就在于投资收益率是否高于杠杆成本,两者差距越大,杠杆对财富的放大效应就越明显。
但是杠杆并不是越高越好,高的杠杆也会带来过高的杠杆成本,那么一旦投资收益率不能保证时,杠杆的反噬作用就会迅速吞没本金。所以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收益率和杠杆成本的比较,只要收益大于成本,这个杠杆就可以源源不断加下去;如果跌破这个临界点,会像雪崩一样被一层层碾压,最后崩盘。前年股灾时,很多中产阶级破产,正是融资杠杆惹的祸。
D
既然现在知道,投资能力、资产能力、杠杆能力,是决定财富增速的三个决定性能力。那么,怎么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投资理念中,真正帮到我提升积累财富的速度?
首先,今后要在投资收益率上做好把控。我想,至少选择的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要能超过货币泡沫膨胀速度,这是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就等着财富贬值吧。
其次,目前自己资产量级不大情况下,要在一定程度上去贷款购买比较有投资价值的资产,为财富加上适合的杠杆。按房贷首付20-30%比例的偿还经验来看,一个家庭内1-2倍的杠杆率,或是50%-7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是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也就是说,如果我手里只有30万,只能最多买一个100万元以内的房子。好吧,从这点看来,我在不卖房前提下,就再去买房的想法,必须打消掉,因为负债率太高;
第三、需要合理调整杠杆成本。一些高利率贷款,比如信用卡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如果在不得已情况下贷了,就要尽快还掉;而低利率的贷款,比如商业购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或是信用贷款等,这样贷款数额越大、时间越长越好。
(题外话:其实人生也像投资,本金就是当前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我们的出生,这个是短时间内、用常规手段,无法马上改变的。虽然这很不公平,但其实很现实;而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就像收益率,是基础条件,没有能力,其他都是白扯;杠杆是我们寻找资源的能力,该是人生的标配手段,但选择将杠杆当做工具、还是当成目的,则有高下之别。欠了一笔自己还不上的债,是一件相当悲惨的事。不过问题就在于,借债的时候我们很难估计到,未来是否还得起。)
以上就是我呕心沥血,边学习边专研,才凭空出世的跨界力作,欢迎大家拍砖。唉,一不小心写到这个点了,这会儿虽然头昏眼花,但满脑子都是财富,看来等会注定会做一个发财梦了,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