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
各大商场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了。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交通终于不再像往常一样拥堵了。
高铁、动车、火车,飞机、长途汽车承载着万千归乡的人。
农历年意味着大团圆,远在外边辛苦打拼的的人们费劲千辛万苦都会赶回去陪家人过个团圆年。
想起来童年时流行的段子: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
印象中,年前的几天是母亲最忙的时候。要准备过年的吃食儿:炖肉、剁饺子馅儿、蒸馒头、炸耦和鱼,还要把家里的卫生从里到外全部打扫一遍,给家里的人准备新衣服。父亲一般在家负责贴门画儿和放鞭炮,孩子们就负责吃喝玩乐和拿红包。
贴门画是农村新年中必不可少的风俗,一般安排在腊月二十八早上。早上各家各户都会做面疙瘩儿,以便能留一些浆糊,用来贴门画。门画是买来现成的,或者是请村里有学问的人来写的。小孩儿一般负责准备工具:搬凳子、 拿剪刀和刷子、 端浆糊 ,父亲负责贴门画儿。像贴在家里长辈床边的 “身体健康” ,家里压井儿旁边的“川流不息” , 储藏间的“五谷丰登 ”,家禽圈旁边的“鸡鸭成群 ”,大门口的“出入平安 ”,通常是由我和弟弟负责的。
放鞭炮也是过年时的一大乐事。农村里的鞭炮声儿会从三十中午一直持续到初六早上,正月初一早上的最为隆重。初一早听到鸡鸣声儿就起床,放一串儿很长的鞭炮迎接新年。各家邻居通常还会比赛,看谁家的鞭炮放的最早。有的人特意熬年儿到凌晨,就是为了能比别的家早放鞭炮。孩子们儿,初一的早上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起得早,大家穿着新衣,呼朋引伴,听到鞭炮声响,就成群结队地往邻居家跑,准备捡些遗落的鞭炮儿,还要向小伙伴儿们炫耀一下自己的战果。
走亲戚,就是带着礼物去长辈家拜年,一般大年初二去舅舅家。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一辈如果大年初二没有去舅舅家,是要被骂的。小时候,父亲会骑着自行车,带着礼物、弟弟我和去亲戚家拜年。碰到天气儿不好的时候,通常是父亲推着自行车,自行车上载着礼物,我和弟弟跟着自行车走。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慢慢是骑着摩托车、三轮车,最近几年再回到家里,邻居很多人都买了轿车,村里成了停车场。
春节还有一大乐事儿,就是收压岁钱了。虽然压岁钱少,最终还被父母收回,但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曾经是个有钱人。孩子们会拿着很少的可供自己支配的压岁钱,去买些鞭炮啊,小玩具什么的。现在早已过了收压岁钱的年纪了,回家该给父母长辈和晚辈准备红包喽。
新年马上就到了,你闻到年味了吗?准备好回去陪家人过新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