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在零一年的夏天,记忆中那是个热闹的年份: 祖国忙着热火朝天地加入WTO;忙着砌墙弄瓦刷亮蓝天举办APEC;忙着抻长脖颈把奥运圣火捧到北京。
那一年的春晚舞台除了张曼玉、梁朝伟合唱的《花样年华》和蔡琴的《你的眼神》,歌曲清一色的主旋律。也会在伴爆竹声中被赵本山的《卖拐》,逗得捧腹大笑。
此时,海峡另一端,一位年轻人也很忙——22岁,初次发片,站在印自己大名的蓝底白字的展板前,穿球衫带棒球帽,对牢镜头拘谨笑,兴奋有,生硬更有。
接受采访时总是拿不对一大捧话筒,心惊肉跳避开娱记老辣审视的眼神,录影前踌躇几次仍不太敢走进录影棚,上《快乐大本营》,他会和何炅商量,能不能多唱歌,少说话,因为自己实在太内向。
独特的音乐风格,富有争议的饶舌,让大众很快的记住了他的名字:
周杰伦, Jay
(JAY的首张成名专辑,我们做的GIF)
往往会是这样的景象:用零花钱掂量着买下的周杰伦的《Jay》或者《范特西》,回家放进随身听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一直以来被中规中矩的情歌养着的耳朵完完全全就被这种风格鲜明,跃动俏皮的调子惊艳。早期的专辑,方文山跳脱传统情歌爱来爱去的忧扰,写篮球,写白日的英雄梦想,配上《爱在西元前》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之类完全反传统的MV,周杰伦特立独行,有了争议,也多了无数拥趸。
那时候是魔兽世界横行霸道的时候,KTV里的半兽人,MV的画面正是游戏场景,也让周杰伦莫名其妙地和年轻人亲近了一把。你琢磨着周杰伦:哦,原来他每一首歌的一句话最后都是第四声,也琢磨着隔壁班的她知不知道是你在电台点了她最喜欢的那首《简单爱》。
一开始舆论对周杰伦抱持巨大的争议,说他刻意吐字不清,说反叛少年才会喜欢。后来的周杰伦,有了《青花瓷》,有了《菊花台》,有了中国风。磨了棱角,去了锋芒,一首首正能量的歌曲,让父辈逐渐接受。而当初为之疯狂的八零后,也开始过上两点一线,朝九晚五,为梦想投食,被现实吞噬的平淡日子。 杰伦结了婚,有了小周周,当初那些听歌的人,也有了爱人,有了孩子,有了稳当的工作。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周杰伦开始成为“全民的周杰伦”,做唱片公司老板,当好声音的导师。 在好声音的出场唱那英的《默》,歌词却很贴合他自己的经历。这尾在单亲家庭长大,不善言辞的“固执的鱼”还是“逆着洋流”,游到了华语音乐的顶端,完成了自己“年少时发过的誓”。
(默 GIF)
好声音的学员毫不掩饰对周杰伦的喜爱,积极选他的曲目做自己的参赛歌曲。而周杰伦,每次听到熟悉的前奏,也忍不住调皮笑,偶尔冒出一句“哎呦,不错”,但听时,耳朵每每更为严苛。
(陈梓童《双截棍》视频 截图gif
00:31 - 00:37)
太高的人气,让不少媒体戏言,学员都是来选周杰伦的,别的导师和他争夺学员起来,颇有几分吃力。 十五年,他早已不是那个对着镜头就卡壳的青涩男生,不论是严肃评论音乐,还是活泼调动气氛,他都很游刃有余。
(周杰伦 诶哟不错哦 战队 3:39 - 3:46 )
他的确不再做快乐狼狈的白日英雄梦嘴皮子飞快地唱双截棍了,不再痴痴呆呆偷看前桌女生的背影想给她表演一首《可爱女人》了。杰伦的蜕变,让听他歌长大的一代多少有些慨然:我们就这样听着他的歌,突然有一天就长大了。
日子都要平淡,做的梦都要落地,但每每KTV里唱起杰伦的歌,总好像又回到过去,回到那些永不会忘,仅此一次的青春:
她弯着月牙眼睛和你合唱《蒲公英的约定》。
你拖她的手在人潮拥挤的《游乐园》。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从校园走到现实的爱的《星晴》。
一起呆望《白色风车》,想问能不能走到最后的迟疑。
打开回忆的半岛铁盒,一转身,就是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