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续两周在南京参加了两场读书分享会,分别是公号“怪兽小书局”的主人魏舒老师的“深度阅读绘本的艺术”,和公号“清醒贪心记”的主人Autumn老师、公号“奴隶社会”的作者马曳老师的“职场女性吐槽大会”。
过后才发现,这些主人都和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魏舒老师是南大法语系毕业生,而南京就是马曳老师的家乡。南京就是这样包容着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既现代又传统的存在着,或许因为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的来往南京,所以对它的陌生感慢慢褪去,接受和期待越来越多。
特意去参加这些活动去见这些人,曾经是我特别憧憬的事情,这个“曾经”可以往前推个十年八年吧。昨晚我走在五台山先锋书店门口那一段黑黑的树荫底下,闻着最爱的桂花香,暗夜的空气中弥漫着的香甜让我特别开心和踏实。
开心的是终于有一天也可以做这些喜欢的事了,踏实的是晚上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小心翼翼和疏离。那一刻我在心里跟自己说,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怕什么了。
活动中的谈话内容很多,没法一一写出来,说一说参加完这些活动后我的想法吧。或许总结的并不对,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也希望和朋友们一起交流。
一,差距是天然的,环境是客观的,要关注主观能动性这个问题。
我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好,但是特别不服输,总是卯着一口气觉得总有一天能赶上来。那时候我弟跟我说,就是这样吧你接受吧,我还老大不愿意的觉得为啥总看不起我呀。
后来就是长长五六年时间的自我厌弃、焦虑、落差的打击,就像陈海贤老师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中第二章的题目“更大的世界和眼前的生活”所说的一样,“远方”成了我的药,也成了我的病。
它给了我始终不放弃努力的希望,也让我飘在空气中不脚踏实地过生活。我夹在想要未来体面而理想的生活幻想,和不得不面对现实琐碎而庸常的生活中焦灼烦躁,走投无路。
成绩不好,学校不好,司考未过,目标不定,我真的真的是因为没得选择才选择考公务员的,也真的真的是因为只能从那一步从头开始积累,把以前落下的一点点一点点的赶上来。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稍微有点明白了我弟说的那句话,也在后面的时间里知道了,原来我之前的不服气仅仅是少不经事的气话而已,我落下的何止一点儿半点儿。
这次接触的作者,魏舒老师是南大的法语系毕业生,留法交换生;Autumn老师是北大毕业、沃顿商学院研究生,前麦肯锡咨询师;马曳老师是北大毕业、哈佛法学院博士,律师。
她们的人生,和我的人生,真的不是一条路径。这种差距是天然的,客观的,不是我说只要我努力总有一天能赶上就能缩短其中的距离的。但是我却一点儿也不难过,还因为有机会能接触这样的作者而感到荣幸和感激。
因为在这些年的经历中我明白,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身边的环境、家庭的氛围、个人的天资和机遇都千差万别,我没法和这些人比,甚至没法和班级里总能考前几名的同学比。
这些人比我出生的环境好、家境好、比我更聪明更好运,更努力更勤奋,人家为啥就不应该享受自己顺其自然得到的生活呢?我凭什么要羡慕或者不甘呢?这个问题并不难想明白,因为我本身就是个比较自卑自视甚低的人。接受别人的好,就和接受我的不好一样,只能让我心态更好,更放松。
不随便去评判别人的生活,不说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像自己喝不起星巴克的咖啡就别去说人家装B一样,层次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但是至少,心态和努力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我不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是可以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好员工,积累我能积累的所有职业经验,过好自己的低配人生。而且我愈加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职业、什么层次,对品格、道德、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相通的。
马曳老师在回答读者提问中就说,不要总想着拔尖,而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手边的工作做好。有时候拔尖的人大家都盯着他,他做错一点事都会被记得,而平时看似很普通的人,踏踏实实的把所有工作做好,让大家都肯定和信任,他的职场之路也能顺风顺水。
或许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所谓的焦虑,不是焦虑怎么能成大咖挣大钱,而是焦虑自己根本连一些些小事都做不好,却痴心妄想什么宏伟的目标。但是这个焦虑的本质,不太容易被发觉而已。
二、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有养活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的乐趣和爱好。
这句话是Charles先生跟我说的。我俩认识七年,他无数次地跟我重复说,女人可以没有一份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一定要去做工作,要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生活和乐趣,一方面是防止老公出轨走投无路,一方面也是独立人格的养成,只有这样夫妻双方才有相互尊重的基础。
这些话不是对我的洗脑,因为我对自己独立能挣钱的渴望比他说的要深刻得多,这也源自家庭教育和经历。而这次参加“职场女性吐槽大会”,又一次直面了这个问题,体会有点儿不一样。
两位老师先聊了一个问题,说了自己作为职场女性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其中的纠葛和艰难我觉得自己根本体会不了,因为机关单位对待女职工的宽容度真的很大。
Autumn老师沿着这个话题说了一些话,她说在自己那篇《那些离婚教我的事》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以后,在微信、微博上收到了无数的“人间惨剧”,所以她说,女人一定一定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样才有挺起腰板的资格。
当她用温柔的声音说出“无数的人间惨剧”几个字的时候,看过、听过无数篇声讨出轨男、哭诉自己悲惨遭遇文章和经历的我耳膜和心脏受到的冲击还是不小,整个场地鸦雀无声,我想所有的听众也被这几句话震慑住了吧。
我不想说男人不值得依靠,或者女人应该独立,这本身就是个人的选择,或好或坏或幸福或惨烈都是个人的生活,但是我认识的朋友案例中确实显示,女性如果只围绕孩子转家庭转,时间久了真的会心理失衡,个人空间被压榨是其一,随之而来的无意义感、无目的性会侵占内心,圈子的缩小关注点的单一也会让人性情变化,加之家庭琐事缠身、丈夫的不理解、夫妻交流不顺畅,女性自己很容易抱怨、失落、抑郁。
上学的时候政治老师讲了无数遍,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和把幸福押在先生和孩子身上的道理一样。不是说婚姻和家庭带不来幸福,而是应该明白幸福的基础是自己能感受幸福、能追求幸福,其次才是和亲人一起合力创造更大的幸福。
Charles先生强烈要求女性要有自己的工作,是因为他反对任何意义和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绝对受不了一个女人只围着他转,觉得会窒息。而我认同女性要有自己的工作,是因为觉得追求幸福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人需求,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自己想要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在漫长的人生中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先成全自己,再去成全自己爱的人,这种满足度比单向付出要高出好几倍。
除此以外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工作环境是排解个人烦恼和压力的一个很好的出口。我说过自己上班第一天中午就坐在出租屋里哭,哭完睡一觉又开开心心的去上班;后来无数次,我和家人和先生,或者和同事、陌生人有摩擦不开心,本来已经钻牛角尖肺快气炸了,到了单位忙起来,和同事插科打诨,或者找人聊聊天,好多事儿就解开了,心情好了,找到解决办法了,想开了。
总之,工作是我生活的一个缓冲地带,生活中的烦恼因为有它牵涉一部分注意力而渐渐消减,它带来的烦恼也能在生活中被消融。我好多时候赌气说自己总有一天要辞职,但是转过头又满怀信心的去上班,就是因为时间不断地往前走,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地磨练掌舵的技能,慢慢地感觉也越来越好。
工作不再是单纯养活自己的方式,也是思考人生、增长技能的途径。目前来看,它带给我的好处,比坏处多得多。
三,时代有时代的机遇,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时区。
Autumn老师说起自己工作中的一个事例,10年的时候她还在麦肯锡,有一个国外的公司要退出中国市场前找他们公司做分析,问未来十年在中国做电商有前途吗?他们讨论完给出的结论是,没有。
这时候大家都笑了一下,她接着说,当时的结论就是那样,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系统不发达,中国持有信用卡的人数也特别少,所以论证完以后觉得国内的电商市场不会发展起来。
但是,谁又能预料到今天的形势呢,她仍然语气温柔地说,时代的大趋势是很难预料的,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就像我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换几份工作,只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小步的改变和迭代;还有尽快在调整中找到目标和方向,知道自己能在哪里做得下去。
我很感激能听到这样至情至善的分享,两位老师把自己多年的职场经验和人生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听众,也很感激自己在生活经历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部分道理。
我的一生都无法达到上述几位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是这就是我的人生啊,敝帚自珍,我应该好好珍惜这一次生而为人的机会,好好享受众生平等的七情六欲和苦恼欢乐。我始终相信,层次高低不同,但是人心的本质、情绪的感受都是相同的,眼泪都是一样咸,笑声都是一样爽朗。
我的团友分享过一段话,写在一张图片上,也分享给各位读者。里面的道理是我近几年才明白的,但是明白以后浑身都舒坦轻松,看到自己拥有的好,改变能改变的不好,追求自己时区内的成功,一切就OK。
马曳老师也说,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在40-50岁时才达到的。如此,那么年轻的我们急什么呢,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我们不可能再回头考一次北大,争取一次哈佛或麦肯锡,但这是自己的人生啊,没有嫌弃自己的理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