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牛人研究案例、名人传记,贝叶斯公式、忽略备择假设、忽略基础概率、样本偏差
今天是2020年2月27号,今天我突然想起来有一个微信上的一个的标签为专门研究牛人的人,在一篇文章里研究了任正非、马云等等企业家,得出一些结论。
我今天突然想写点东西不是对这样一篇文章,不管它水不水,做出一篇评判,而是想对类似的鸡汤文,平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对待。我的基本态度就是,专注基础学科的基础基础理论,真正好的心智程序不需要预装太多,避免对无处不在的鸡汤文、鸡汤视频给自己的心智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懂得贝叶斯概率,可谓是道破了很多看似可信的很多理论的玄机所在。这也是在教会我们平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对待。即便一个高智商的人我的基本态度就是,专注基础学科的基础基础理论,真正好的心智程序不需要预装太多,避免对无处不在的鸡汤文、鸡汤视频给自己的心智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术语解读1:忽略备择假设:对关注的焦点可能性之外的其他可能性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其他可能性会对结论可靠性产生重要挑战。
术语解读2:忽略基础概率是指人们在进行主观概率判断时倾向于使用当下的具体信息而忽略掉一般常识的现象。也就是根据具体信息进行了主观判断,而忽略了一般常识背后的基础概率,如果考虑的情形是一些特别情况H下才有可能发生的,那么忽略基础概率就是忽略特别情况下之外的一般情况下~H,也有可能发生所考虑的情形。
这样的现实表现就是人们容易被鲜活的、直观的数据所影响而得出偏差很大的结论。下文说到的研究范本落入幸存者偏差,就是属于首先忽略的基础概率。
第一点:直觉——结论不靠谱
当时看到他文章的四点结论感到不对劲。结论有问题。比如说“把所从事的事业当做生命去热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埋头做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这几个问题我也和我的静初教练聊,她说我感觉的挺对,并且反馈了她的看法。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我突然想到这件事。为什么文章得出的一些结论有时偏颇呢,我想可能就是样本偏差导致的幸存者偏差,这个幸存者偏差就会导致你研究结果经不起推敲。研究的这些牛人都是因为他自身的好的特质基础上结合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才导致ta的成功。那么大量的失败者案例他们的那些问题你并没有研究到,而这些失败案例他们无从搜罗全,也没有反面论证,所以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源自于它的样本偏差。这样少量样本得出的结论给普通大众来看,就存在偏差。
上述论述中,首先犯得第一个错误:忽略备择假设。也就是说,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性导致牛人大佬成功吗?大佬人物都有局部特点如何概括成全局适用的成功法则了呢?难道不是运气、人脉特质等原因不能促成其成功吗?
再看第二个错误:忽略基础概率。文末总结的这几位大佬所拥有的这几个特性,“把所从事的事业当做生命去热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埋头做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在大众那边可能拥有这类特质的比率不高,但基数大啊,这样大的基数乘以不高的概率,也能得到相当可观的绝对数据量。也就是说,也有一大堆李云赵云张云和马云一样也努力过,甚至很多特质优于马云,但是你怎么解释他们没有成功?
理论上讲,应该找到一模一样环境下没成功的那些“马云”“任正非”做对照实验组。对比得出结论。
记得文章的4条结论,其中有1条就说。“把所从事的事业当做生命去热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这里可谓是把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极致化描述。
咱们先不说坚持的目标万一不对劲,当事人是不是钻牛角尖了还不听劝,就说坚持到底好多人就做不到!这个问题在哪儿?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做的事必须你喜欢并且所热爱的、令自己满意的事业,这样才能投入,有正反馈,逐步获得永续的行动力。否则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无法获得持续的满足和自我成就感,无法通过强打鸡血而期待像牛人那样的成功。这是对底层的情绪和动机规律的混乱认知才会得出的结论。
其他的三个得出的结论,也有类似的问题,那么他们他得出的结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不假思索全盘接受的话,也就是说只输入不输出的看过去,脑子里全盘接受没有思考的话,你很容易被这些网上的各种所谓的鸡汤软文带偏。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思考,树立自己一套科学的认知观念。人的思维是一张网,打地基的东西必须是牢固的科学元认知,通过少儿精的学习获得深刻理解,从而在需要的场合激发知识链接。熟练和深刻的理解逐步彼此链接,大脑的认知功能是当前人类唯一没有摸清的运行机能,不知道一千亿神经元的哪两个点之间可以远程连接产生碰撞,就有新的东西或者更深刻的东西出来。反过来看,这些专门研究牛人的人,他的这个取样,忽略了备择假设,明显存在样本偏差(或者说是研究范本就存在问题),认知科学中,忽略备择性假设导致非理性决策,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样的统计型认知盲点必然导致决策缺乏理性。
第二点思考:这些片面的研究也有其积极的方面
当然了,牛人的研究,研究牛人的共同之处,在这个时代,成功的商界领袖,科学家,经济学家,他们取得这样那样的成就都有什么不一样的举动,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对我们有没有借鉴意义呢?有肯定有。但是也仅仅就止步于借鉴意义。
为什么呢?
首先,每个人生来的特质不一样,性格,家庭,生长环境,生存环境对他的塑造和影响都会不一样。其次,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到达成功路上的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有一些历史条件、环境条件因素,这些复杂条件造就的机遇是不可复制的。你不可能再赶上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你不可能赶上股市,楼市那几年刚放开时候的井喷式机遇。现在人们的共识是,低垂的果实没有啦。
第三点思考:成功人士的特质不是凭空而起
成功人士和牛人,他们现在所拥有的特点和特质,和现状不成功的我自己,中间的鸿沟是无法通过对比知道差距就能补上的。没有行动和实践去改变,知道也不能做到,否则,知道了那么多大道理的大众,不都安享了美好人生了吗?
企业家认知高屋建瓴,创业者不是打满鸡血,他本身就是鸡血。再看看自己,哎。这是一种跨时空的对比,对比的结果找不到出路和方法去改善自己的现状。
你应该去还原,还原什么呢?还原牛人当时的处境,怎样当时克服当时具体的条件和困难,ta怎么成长起来的?在那个环境下ta遇到哪一些类型的困难,他通过怎样的方法去克服了这些困难,从而获得成长,而不是具体的去了解他的成长故事。
另外,少看一些名人传记,如果沉浸专门研究牛人,虽然也涉及一些牛人的历史,研究牛人的传记,但是这些传记呢,既然都写出来了,那这些牛人成功的黑历史,ta吃过屎,他不会告诉你他吃过屎啊,他怎么样起家的,当时有哪些污点ta也不会说。比如为了拿到一些资格或者入场券他可能去贿赂了一些官员,这个ta肯定也不会讲,是这样吧?传记里面一般归功于自己勤奋努力,那灵光一现的启发呀,结交了贵人人脉啊等等这样的一些理由和因素。
所以说,对这样的鸡汤文,尽量少看,不要太当真。不小心看了也要带着独立思考和批判式/审辩式思维去看待。
一点想法,欢迎指正,觉得好麻烦点个赞,^_^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