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看下来,给我内心一震的却是四个字:林唐秀懿。
我相信,我所看到的,却是电影要讲给我们听的重点之一。
从头说起吧。
电影我只看了一遍,印象中,影片其实是来回穿插说了四个故事:焦姣的故事,爷爷奶奶的故事,留学生的故事以及海莲与弗兰克的故事。有人就说了,大牛与焦姣的故事呢?我觉得,这四个故事合并起来,就是大牛和焦姣的故事。而且,电影讲的也就是这一个故事。
为什么?
留学生的故事,是大牛的小时候。14岁被父母送到美国,在异国他乡一个人自生自灭,春节时候,到唐人街的饺子店买一盒饺子,就算是过了个年。委屈、愤怒早已经烟消云散,回去只是个多余的人。
还有焦姣。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移民到了澳门,爸爸却是个烂赌鬼,赌博欠下了一屁股的赌债,以至于要15岁的焦姣拿着砍刀去救爸爸,以至于爸爸死了之后,接下了那一屁股的赌债。年少的无可奈何,“大人不会去听一个小孩子的话”,焦姣是这样,阻止不了爸爸去赌博;浩浩也是这样,阻挡不了母亲把他送来美国;大牛也是这样,阻止不了父母离婚,独自一人在美国生存。
所以,大牛理解浩浩,理解小孩子与大人间的那种隔阂,他愿意去帮助浩浩,当然,如果没有爷爷奶奶的话,也许只是一单生意而已。
爷爷奶奶的故事,在最早的那个时代,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
可是在太平洋彼岸,这却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现实故事。
爷爷学问好,奶奶却不识字,爷爷娶奶奶的聘礼是几头驴。爷爷性子傲,奶奶内外柔;爷爷爱发脾气,奶奶却是爱哭;爷爷骂奶奶懒,奶奶却只是笑;爷爷逞强的时候,满头的白发滑稽的可爱,奶奶笑得时候,温婉得像十八岁的少女。爷爷过世的时候,导演没有多给一个镜头,我想,这是对这位倔强骄傲了一辈子的老人的一种敬意,走得安然,要说的话,在教堂的婚礼上都说完了。奶奶在湖面上,撒着爷爷的骨灰,爷爷回家了。去国七十余载的爷爷,终于长眠在故乡的山水,奶奶懂得爷爷的心愿。
爷爷奶奶相伴七十余载,从年少相依到白首相别,没有什么能够把他们分开。所以,当奶奶签自己的名字时,那“林唐秀懿“四个字,就是爷爷和奶奶一生的爱。爷爷只教了奶奶写这四个字,奶奶一辈子也只会写这四个字,不需要结婚证,“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就是相伴一生的证明。
而贯穿整部电影的,却是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
女作家海莲与书店老板弗兰克写了二十年的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嗯,那时候的车马很慢,邮件也很慢。二十年来,海莲与弗兰克用一张张纸笺,把这时光也消磨得很慢、很慢,慢到只够去爱一个人。这就是与爷爷奶奶的现实爱情相对应的虚幻爱情。
而大牛与焦姣的爱情,就是从虚幻到现实。
是的,很多人看了《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都做了一件很文艺的事情:给书名地址写信。而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现在的老板托马斯,则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把写信的人相互之间的信件进行交换,大牛和焦姣就是被这样红线牵到了一起。
一个是“小女生”,一个是“老教授”,就在邮件传递中,开始了对彼此的幻想,而且慢慢地把现实中的不幸、不满、愤懑都书写在了这种幻想之中,就像很多年以前的海莲和弗兰克,他们的爱情不是爷爷奶奶的白头偕老,而是邮差的来回奔跑。
大牛和焦姣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给了对方力量。所以焦姣没有拿邓先生的筹码,拒绝了交易而来的一百万。这是焦姣的蜕变,是焦姣拿回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大牛呢,从一个只为赚钱的无良房产中介,一个浪荡的游子,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和灵魂,除了爷爷奶奶给他的触动,还有就是他与焦姣的相互影响。直到最后,他们揭破了自己的身份,企图打破幻想,把自己和对方拉回到现实中来,像爷爷奶奶一样。
海莲和弗兰克没有做到的,大牛和焦姣做到了。爷爷奶奶做到的,大牛和焦姣是否能够做到,导演没说。但是当大牛和焦姣走到黄昏的霞光里,路过一个矗立在路旁的邮筒时,他们在看着对方笑。
是的,以你之姓,冠我之名,抵得过一纸文书的约定成俗。
当然,也许需要一个邮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