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离婚的诉讼中,莫如共同抚养的案件最让人头痛!
这是父母之争,也是夫妻之战,争的是孩子的抚养权、孩子的教养、孩子的福利,争来争去,其实,争的就是一囗气!
圣经里有一段记载:有两人争子,争到所罗门王面前,王说:“好,我把孩子割成两份,你们一人一半就是!”孩子的亲妈立即制止:“千万不可,我宁愿放弃!”只有不是亲妈,才会任由得孩子被斩成两段。
但是所罗门王的智慧,用到现代争子的法庭,却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因为当争子的一方是亲爸而另一方是亲妈时,他们不知怎的就会昏了眼,为了打倒对方,却看不到每一拳都打落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为了抚养权的安排,年年都要告官;而他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无休无止的争斗中,和不断见专家做咨询的现实中长大。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就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父母却打了八年官司。一家三口,却有九个专业团队跟进。父亲、母亲、孩子各有各的治疗师,还有调解员、亲子教育专家、精神科医师、社工等人。有孩子说最怕见专家:“每次都要我说一次我的感受,究竟要我说多少次才够,人快要疯掉了!”
既然选择共同抚养,靠的应该是父母,有什么事情是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非要由法官或专家定论?
不做夫妻,仍坚持做父母,这本来是件好事,怎么弄到如此神憎鬼厌,鸡犬不宁?
问题往往出在探视期间。孩子大多跟母亲住,父亲总希望争取更多探视时间,更多话事权;父母争持不下,就靠律师传话,公堂相见。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往往在父亲探视的时候,毛病百出,甚至闹肚子、呕吐,就是一肚子的不情愿。父亲觉得这完全是母亲在后面控制,说起话来满是尖酸。母亲当然也不示弱,舌剑唇枪,这种聚会让人惨不忍睹。
新春后,疫症的恐慌笼罩全城,我也躲在家中,取消了大部分的个案,独是这对父母让我冒死出门。
一路上百业萧条,心想,本来在家远离时疫,心境平静,此刻却要走入另一战场。
会议室内果然气氛凌厉,即使大家都带上口罩,父母两人完全没有眼光接触。但是他们发散出来的气息,充满火药味,随时一触即发。他们也说,没有第三者在场,绝对不肯共处一室。
这种情况见得太多,我也学乖了,索性开口见山,对他们说:“是法官要求你们接受家庭治疗的。家庭治疗的目的,就是提升你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们不必老要闹上法庭,如果治疗不成功,你们仍然无法自己处理问题,就要回到法庭去。”
我认为这个开场白很重要,因为这些父母已经见过无数专家,惯性地不断投诉对方,重复又重复,欲罢不能;治疗师必须一开始就把工作平台定位,打断他们这种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互动模式,才有新的可能性。
既然他们都说以孩子为重,我们就首先拟定不做任何对孩子有害的事!
不用说,他们这种互动形式,连我都觉得如坐针毡,孩子又如何承受得了。要解决问题,父母第一件事就要放下针锋相对,以事论事。
放下针锋相对?谈何容易!
无论谈到任何事项,不到两句,两人就会争执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每个回应都带上千万怨恨,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没有爱,却有大量的恨,好些离婚多年的怨偶,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两只刺猬,死命冲向对方。
我就像一部滑了轨的留声机,重覆又重覆,他们每刺对方一下,我就提醒一下:你们又来啦!停啦!又来啦!快停吧!停啦,够啦!想想孩子见到有多难受呀!
两小时下来,大家筋疲力尽。经过这一番精神角力,起码他们不得不承认,彼此的怨怼有多深!不消解一些戾气,没有可能成功做父母。
也许他们也累坏了,从本来不断相扑的强烈反弹,渐渐地安顿下来,甚至同意建立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协议,而不是纠缠在每一个枝节。但是要建立一个共同接受的方案,我们将要重覆同一过程,拉拉扯扯,直到他们养成新的互动形式为止。
家庭治疗是一个寻求改变的过程,治疗师必要具有无可救药的乐观,才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机。这父母并非无能,只是长期陷于婚姻失败的恩怨中,无法抽身。这次会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父亲终于承认自己的无助,他说:“我只渴望做父亲,不闹上法庭,我就完全没法争取!”
我答:“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是你采用的办法并不奏效!你想孩子跟你,就必须与母亲合作,而不是老去怪她。”
更糟的是,长期父母矛盾会发散出大量毒素,比疫症更伤人,孩子又怎能免疫!
回家后,我大事清洗。有人问我,你怎样挨得住这么吃力的工作?
我倒没有感到特别吃力,只为这些父母感到无限心酸,他们的灵魂严重受伤了,心中的痛,都化成针对对方的恨。我也不甘心,没有人应该活得如此别扭!婚姻破裂是一回事,孩子无辜成为战场,那才是真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