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现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的看法是不准确的,都是理论派,并不符合实际。这或许就是所谓社会和学生的不一样吧?
上了这些年班,发现无论是怎么样的公司,其实和我所学的管理学理论都大相径庭,差之千里。这也正好证明了我从来不信管理学那套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然,我也从来不看什么马云俞敏洪或者马化腾李彦宏之流的演讲或是什么心灵鸡汤,尤其是俞敏洪。
上大学的时候,管理学的课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管理学老师在课前或者中途来个心理测试,我对此兴致盎然,至于管理学理论我通常当鸡汤看待。
我从第一份工作到现在,应该说几乎涉及所有的公司类型,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小公司也实习过,目前的公司在国内也算是行业里的前几名,一个分部在深圳也在top20以内。
然而无论是哪个公司我都见到过“关系户”,这是一个大家都默认的潜规则吧?司空见惯到所有人都当视而不见。
关系户想必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是属于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可是依旧没有什么意见。这个和我们所学的理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通常也是不正面的评价,可是依然大行其道。
可见,还是应了那句台词: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先来一个负能量:请记住所有的公司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决策!这也是我通常不愿意看那些所谓职场正能量满满的故事的原因之一,职场和市场是一样的,赤裸裸的丛林法则。或许你能够在公司里感受到温情,但是这是因为没有到矛盾的时刻。比如很多公司裁员,那么谁先会被裁掉?“关系户”?还是你?这时候你即便是有功劳有苦劳也是苍白无力,不言而喻。
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更好理解公司对于“关系户”的选择。
举个例子。银行大概是藏污纳垢最常见也最明显的单位,很多的柜台客户经理都是你难以想象的背景深厚。这几乎是银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且在求职招聘的时候会体现这个倾向,因为很多面试官都会有一个问题:你有资源吗?
“关系户”的意义在哪里呢?
实际上公司的领导根本就是知道这些人的存在,但是他们或许更加希望有这样的一些人在自己内部,因为他们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安排这些人进入公司内部的成本和风险。比如有些银行柜员背景深厚,那她的业绩就比较有保障,找自己的关系或人脉可以拉动很多的存款和贷款,甚至是一些大的项目。这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互惠互利,安排一个人就算她不怎么做事,可是这些资源已经在背后暗潮涌动,支付的工资和奖金又算什么呢?
看到这里,或许大概能够明白了。“关系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户带来的人情上的利益。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一切都是为了利润,只要能够带来收益的行为,他们一般不会拒绝。
我想通了这些之后,除了佩服之外已经只剩下惊叹了,如此深谋远虑绝不是一个单纯那些口头嚷嚷着要公平竞争的人能够理解的了。
至于是好还是坏,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是影响不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