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学习诗词,叶嘉莹先生说过一句话:
读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诗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感情读出来。
我们知道,古代人的性格大多是含蓄内敛的,他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愫时,并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例如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广泛运用就使得《诗经》的美极具追溯意义。
因而,在一首相对陌生的诗词面前,你想要深入的了解它,是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就好了,要学会去体会诗人们心中所隐藏的情感,去感受诗人们内心的感动,以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或歌颂,或讽刺,或咏物,或怀古。
话虽如此,但真的要做到又谈何容易,很多人拿起一首诗歌来,连想要认认真真地读完一遍都难,又哪里还会去想到要做笔记,更不必说去理解诗人的心中所想,甚至是懂得诗词中涵括的深厚内涵。
那么,究竟该怎样去读一首诗词呢?我们学习诗词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在方法在中学的时候老师们便已经教给了我们。我不清楚别人如何学习诗词,我只按自己所学将平时的笔记大概列了出来(当然大多数诗词的知识点是在网上搜索到的,做笔记最重要的是学会归纳总结,甚至是学以致用),以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诗为例,供大家参考和点评。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
许浑
唐代诗人,约791~约858,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了解诗人的生涯及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得知诗人写诗的人生态度,不管是消极还是乐观的情绪,那都是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力量,是这种力量给予了一首诗生生不息的感召力和生命力,直至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感受到诗人们的那一份感动。
注释
①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④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⑤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⑥当年:一作“前朝”。
注释,是对诗词中不理解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出介绍与评议,这是很关键的一部分,缺少了这一部分,或许你根本就无法了解一首诗究竟在讲些什么。
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这一句——瑞脑销金兽,对于“瑞脑”与“金兽”,估计第一次见到的人是很难猜得到这是什么东西。其实,“瑞脑”是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金兽”则是指兽形的铜香炉。
再比如诗中“汀州”二字,我一下子可以想到的就是《楚辞 · 九歌 · 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wei )兮远者——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虽然诗人不一定是引用了《湘夫人》的典故,但不妨碍我们拓展一下知识点。
由此可见,注释还是很有必要的,注释的内容,往往正好是我们不懂得的知识点居多,所以,我们能够学到的也就更多。
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诗词是给人欣赏的,这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关于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如烘托手法,象征手法,反衬手法,白描手法,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远近、高低、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等,这些表现手法都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诗词的印象。
诗词要多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你不想写诗,但多读诗也可以提高你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其次,诗词都有自己严格的韵律,这是诗词对美学的一种回归,现在学习诗词,对于诗词的格律不要求一定要掌握,但起码要知道有这一回事的存在。
而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意外的发现了另外一首词,是元代诗人倪瓒的《江城子 · 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也是我喜欢的一首词,当然,若是要写,这又是另外一篇笔记了。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萍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
这些是学习一首诗词最基本的步骤,自己做笔记的时候,是用Word文档记录的,笔记本也用,但相对于Word文档来说,的确是少得可怜。在Word文档上,记录方便,修改也方便。
有人也许会说,学习一首诗而已,至于唠叨这么多么?其实,记笔记这种事情,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方法。你觉得可以接受,是我的荣幸;若是不喜欢,我愿意保留我的意见。
最后,我想引用叶嘉莹先生的一段话作为勉励,希望自己在诗词学习的路上可以越走越远。
关于中国古典诗歌,曾有人问我(叶嘉莹):现在没有人喜欢古诗,大多数人也不赞成吟诵,那么,中国诗歌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所以说,中国诗歌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充足的、真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