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这部片子的政治正确和种族问题,我觉得它获得奥斯卡真的实至名归。而豆瓣评分却只有7.2分,让我觉得它被低估了,它所获得的分数应该远远超过这个,至少于我而言是这样。
当看到最后结尾Chiron靠在Kevin的肩上时,我突然就泪目,眼泪止也止不住。那一刻我觉得,他依旧是年少时的“little”,有点胆怯的,却又敢于站在全世界的眼光对立面。
电影的海报非常经典,因为它用一张图最好地诠释了影片内核。三张面庞初看上去好像很相似,但细看却又发现了年龄的差异,然后无缝衔接,重叠在一起。尽管电影的主题是成长,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某些部分是永远长不大的。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成长的故事:从“little”到“Chiron”最后到“black”。
童年的Chiron因为个头矮小被旁人唤作“little”。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对他不管不问,毒瘾发作时经常对他大吼大叫;在学校,性格内向腼腆的Chiron也饱受欺凌。偶然间,他与当地的毒贩Juan成为朋友。Juan教他游泳,给他讲自己的过去,给予他缺乏的那部分父爱,但同时又继续把毒品卖给Chiron的母亲。这一切就让Chiron在幼小的年纪就需要直面人性的矛盾。
少年时期,母亲的毒瘾愈发严重,甚至要依靠Chiron付钱,让他痛苦不堪。与同班男孩Kevin亲密接触后,Chiron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然而,Kevin却在被一群小混混的胁迫下害怕不同而对Chiron大打出手,使他悲痛欲绝,最终忍不住用暴力反抗,远走他乡。
成年后的Chiron有着强壮的身体,成为亚特兰大街头的毒枭。而他却对往事难以释怀。尽管已经开豪车、戴金链,似乎俨然是第一节中那个教他游泳、告诉他“要做自己”的男人形象。但我却感受到,在他强壮身躯的深处,依然是那个在月光下的孤独男孩。
随着一通不期而至的电话:
你还记得我吗?心猛地顿了一下,突然寂静无言。
我怎么会忘记你,又怎么会忘记那一晚的月光?
他重回故乡迈阿密与母亲冰释前嫌,与“初恋”Kevin的见面依旧紧张不已。
开着豪车带上金牙,整理好头发去见他。那个无数次在梦回中出现过的他,是过去岁月的一束光,也是内心一切的难言之隐。
在那个特别的人面前,寡言、语塞,又偶尔佯装轻松和健谈,却依旧慢慢露出了十岁那时的敏感与脆弱。
看着他钱夹里孩子的照片,听着他解释与孩子母亲不是那种关系的在一起,听他唠叨着生活的琐碎,那种无法逾越时光鸿沟的巨大无力感重重地袭击了他。但在Kevin随口问他,今夜要去哪里睡的时候,却在天涯咫尺间,相视一笑后泯然于心。一切都释怀。
最后一幕,他靠在他的肩膀上,亦如曾经那个胆怯的少年,在月光下,与那个特别的人相吻,并告诉他,这些年,他是那个唯一给他自慰的人,没有别人。
这一刻,无关性别,无关种族,无关肤色,只关于爱。
片子中间引用了西班牙歌曲《Cucurrucucu Paloma》,音乐响起那一刻,就想起《春光乍泄》,想起黎耀辉与何宝荣,恍惚间,仿若一跟时光纽带,牵连着很多段旧时银幕上经典感情的还原与重现。
简单的故事,却有抓人的细腻。那种欲说还休绵延不绝的暧昧,在几乎每一帧都有蓝色的画面里溢出。
看完以后都久久不能释怀,眼泪止不住,可明白这都是因为爱。我羡慕这样如初的爱:如清冷月光,如浩瀚海洋。
我们每个人都曾为自己柔软的内心建筑厚厚的堡垒,学会独立,学会与这个世界对话;最后在深爱的那个特别的人面前拆掉堡垒,轻轻靠在爱人肩头,学会了用爱来慰藉孤独的灵魂。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又切回到那个月光下面朝大海的男孩的身影。
我眼眶湿润,这里似乎有每一个世间的我们的身影。也许Chiron后来生命中的种种,就是为了给曾经的那个小男孩一个温暖拥抱。
归来依旧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