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渣男”的生存之道
《人间失格》这本书,若是初次去读,或许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多,仅有的印象大概也只是一个衣食基本无忧的阔少年在经历家中变迁后,一蹶不振到沦为毫无生存能力的渣男的故事。
这种毫为生存能力与絮絮叨叨,让人感觉像是遇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毕竟即便家中稍有变化,也并未到了分文不给予他的地步。何以让主角对生活失去信心,沦落市井。
再往后翻,可能会让人惊讶,原来整本书里所讲的几乎都跟主角如何生存有关。
无论是那个让人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年叶藏,还是“维庸之妻”里的大谷,再或者“斜阳”里的直治,本书里几乎多数男性主人公都以酗酒为业,以被女人供养为生。生活稍有不如意,便对活着失去兴趣,恨不能早日脱离凡人的日子。
他们的存活甚至不及书中提及到的那些女孩与女人,那些女人们虽说各有各的不幸,却依然在尽力的生活。而转换到男性主角身上,反而像极了一群蛀虫,在本该向上的日子里,去反复啃噬着那些女人的身心。
但唯独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即便男性主角如同蛀虫,女人们却还要对他们心存幻想。
对于《人间失格》里主角叶藏来说,无论是年少时遇到的远方亲戚家的小姐妹,还是稍长后遇到的师范女学生、服务员恒子、女记者静子或是酒馆老板娘,无一不在他的掌控之下。
每一个对他有所好感的人他都知道,每一个对他好的女人他都全盘接受,尽管内心反感,嘴上却也能恭维不止。
叶藏是善于伪装且可怕的,他可以忍住对自认为又丑又惹人厌的师范女学生的矫揉造作,而微笑的去回应,用以潜藏内心的真实想法。
后来遇到的记者静子说:“一看到你,大部分的女人都会想为你做些什么。你总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却又是个滑稽的人物。虽然有时会独自一人,显得意志消沉,但那模样更是令女人为之心动。”
哪怕到最后第三手札后记处,酒馆老板娘也要补充一句:“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
读到这里很难不让读者怀疑渣男的魅力果然是大的可怕了,明明已经渣到靠女人生活,明明虚伪到将所有人蒙蔽,却依旧有女人为他说好话。这样的男人可怕吗?当然可怕。但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自然也是有的。
情感节目里,通常能看到女人讲着男人如何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整个家靠着女人柔弱的肩膀苦撑,当女人终于心灰意冷,决意离去时,家中男人短短几句玩笑话便能使女人嫣然一笑,摒弃前嫌。
这种男人深谙女人的心思,也或许女人本就知道对方招数,可她把男人引她发笑当作是苦闷生活中的精神鸦片,明知对自己无益,却又像戒不掉的毒瘾。
女人对逗她一笑的渣男多迷恋,结局或许就有多可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书自然是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
可这本书真的是要告诉我们渣男是如何练成的,如何被女人宠出来的吗?我想不是的。
2. 讨好型人格的悲哀
“回首前尘,尽是可耻的过往”,是《人间失格》这本书"百万纪念版"的第一句话,读过这个版本后,也曾特意读过另外的版本。不得不说,相比较而言,只能说译本的好坏也是决定读者读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本书刨除主角们看似“渣男”、“无赖”的生存以外,我看到的却是讨好型人格的悲哀。至少在第一与第三手札里是这样。
讨好型人格,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的理解可能更为深刻一点,因为"回首前尘往事"很多时间,我也患过这种"迎合型障碍"。最为严重的时候,似乎也如同主角叶藏一般在少年时讨过一向以严肃著称的父亲的欢心,也在青年后迎合过朋友不算合理的请求。
《人间失格》里叶藏说:"与人相处,我一直很提防这种可怕的沉默场面出现,所以原本少言寡语的我,才会老是抢在冷场之前拼命搞笑。"
我倒不至于用拼命搞笑的方式去抢在冷场之前,但两个不十分熟络的人,机缘巧合不得不并肩而行时,我却真的会如同叶藏一般担心尴尬的气氛出现而去发觉新的话题。
当对方笑着说出那句:"你很会聊天"时,我得到的不是满足,反而会在心里讨厌起自己这副讨好人的模样。
后来的转变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已经想象不出了,只是感觉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开始似乎有一点"不近人情"。
我不再陪着朋友去我不想去的地方,不再和同事去吃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不再因为听到对方说自己不爱听的话而忍气吞声……
书中的主角叶藏是不幸的,他没有迎来自己的转变,他迎合,讨好,忍耐,懦弱。
叶藏说: “我表面上总是笑脸迎人,但内心却是铆足了全力,在成功率千分之一的高难度下,如履薄冰,冷汗直流,提供最周详的服务。
我总是将自己的烦恼埋藏心中,一味掩饰我的忧郁和敏感,伪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乐天模样,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搞笑的怪人。”
于是,在他逐渐不再适应这个世界时,他开始选择沉迷在酒中而不自拔,在他认为的伪善世界里艰难度日。稀里糊涂与人殉情,甚至不清楚爱不爱对方。
后来的叶藏醒悟了吗?我想是的。不然也就不至于在开篇的时候提及到"回首前尘往事,尽是可耻的过往"了吧。
我总认为在书中人物写下那段手札后,对于曾经的人或是事,一定是有过悔恨的。也许是对自己讨好型性格的厌恶,也许是对爱情里被伤害的一方,也许是错过的美好年华。
这本书之所以一直如此畅销,我想大概原因无非就是触碰到了读者内心了吧。
没有谁能对自己平生所做之事,都信心满满,问心无愧。
或许某一时间里因为一件事情得意洋洋,可回味起来,总有那么一刻让自己灰心丧气。那样的结果或许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可偏偏很无奈的走向了不想要的结局。
但时间是不舍昼夜的,那些过去了的前尘往事,始终不会再有机会翻盘。
3.悲伤是狂喜后的余震
《人间失格》里有一句很喜欢的话说:“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最近穿插着看《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里面有句话提到了《红楼梦》里的宝玉和黛玉对待与人相处这一话题的态度。
大致意思是说宝玉喜欢热闹,觉得大家在一起最终要分离,不如趁着大家都还在一起,尽一天欢乐是一天。而林妹妹却觉得既然免不了分别,为了避免以后的忧伤,倒不如开始的时候便不去深交。
从前,哪怕到现在,有时候我也想不太明白好好的伙伴为何会有分离。明明曾经熟悉到,因为一些事情互相帮忙后说声谢谢,都显得多余的友谊,怎么能说散就会散。明明我还是我,为什么那些友谊像是毫无征兆的就开始远离了。
多少友情或是爱情开始时,是急于了解彼此的,又有多少人是在急于了解后,渐渐丢弃的。为了避免被远离的命运,是否一切都不该去开始?
或许凡事能够避开初见时的猛烈狂喜,当真就不必迎来最后的离别愁绪吧。
有句话说:"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认真后的痛苦,信任后的利用,温柔后的冷漠"。
这也许已经很能诠释一切关系的悲欢离合。在缘份未尽之时,便开始远离,当被动化为主动,悲伤是否真的能够少一点?
所以《人间失格》里的叶藏说:"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我想趁自己还没受伤前,急忙就此分道扬镳。"
这当然成了叶藏与记者静子母女、与后来的妻子好子最真实的写照,明明幸福触手可得,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自己的担心,害怕那些即将到手的幸福,随时间慢慢消散。才在未开始的幸福中抽身逃离。
但生活里总有些人或事情是当事人还未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发生的。当想要逃离时,那些美好,已经混在记忆里,不能单独抽离。
当一切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有谁又会如叶藏一样,真的忍心与之分道扬镳呢?
到这个时候,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只是之后结局里的一种美好想象。
避开猛烈的狂喜,也只不过是人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