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观念很重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是有特殊意义的。很多人认为,房子就是家的缩影,因为有了房子就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了一个身体和心灵的栖息之地。
在当今时代,房价是个敏感的话题,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全部。年轻人结婚要买房,孩子上学需要学区房,农村孩子大学毕业留在城市也要购房……,房子成为当今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有的人一辈子可能都在为房子而忙碌,在现实的世界里,房子早已不单单是居住场所,层层剥茧之下,早已成为一种生存,一个家庭,一种选择,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人们在经历挫折和受伤之后,总希望可以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让自己独自整理伤口,待恢复状态以后,面对接下来的风浪和生活的种种挑战。这个安静的角落就是房子,最好是一个家。
有家总是要从有房子开始,一个人被整个世界孤立的感觉非常痛苦,所以大部分人想要有自己的房子。房子自然就成了主宰大多数普通人生活的必要条件。很多人因为房子而结合,很多人因为房子而分离,很多感情因为房子而变得淡漠而奢侈。透过房子,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和格局,更能看出这个世界的不公。在现实面前,房子与爱都是赤裸裸的。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熟稔规避、隐瞒和岔开话题,当你进入社会后,房子自然会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仿佛都在围着房子转,每个月都在为房贷而焦头烂额。可是房子有了,可也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生活是多层面的,且房子也包容不了整个社会。
当房子比生活和爱都重要时,别怪人性的自私,怪就怪人性的懦弱。
可是,房子并不能与家划上等号,回家并不是回到一个房子里。
文字学家说家是宝盖下面生活着一群猪;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二人世界;文学家说家是爱的港湾。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地回答说:“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家不简单是指房子,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家应该是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地方,是一个可以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希望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亲情,让人感到安心舒适的地方。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真正的家,至多是个无感情冷冰冰的房子。有些人结婚买不起房子,只好租房子住,一家人蜗居在一个租来的小房间内,吃饭、睡觉、生活,酸甜苦辣、欢声笑语,都在这充满爱的空间里发生着。因为这是家,家中有爱,这个房子里就是温暖的。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很多人把房子当作是爱情的必需品,甚至把房子当作是爱情的代表物,比如:房产证上写谁不写谁的名字都成了所谓爱情的见证。这样把爱情和房子都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往往,我们曾经向往的房子代表爱情,后来的结局却是房子成了婚姻的坟墓。
不得不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我们需要的是心灵和爱的安放之处。家是爱的聚合体,是让人能感知到的幸福之地,凡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再大的房子如果没有爱,也只是一座令人窒息的空壳,一座冰冷的囹圄,房子再大,属于你的不过是夜晚睡的半张床。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的宿命。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灵魂自由、充满温情的地方才是家。我们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心灵感到安宁。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房子,是可以安放我们灵魂的人,是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家。
家是一盏灯,家是一个屋檐,家是一张柔软的床,家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只有房子和各种物质的综合,不是家,这样的房子装不下幸福。
如果房子能装下毕生的幸福,你是否愿意背负一生的债务?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愿意!而有的人在拥有它时,因为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包含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便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它时,后悔莫及。
罗素说:“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多。”也许欲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动力,但它会让你失去很多。人有时会是欲望的奴隶,有了天长地久,还想曾经拥有,有了小桥流水,还渴望海涛澎湃。但诱惑最终不过一朵有毒的烟花,只是瞬间的绚丽,随后便是再也吹不起的死灰,归于永远的沉寂。
当现代人为房子不停地转动时,爱情也许就偏离了轨道,为房所困,为房所累,为房生恨,这样就远离了爱情的最初定义。现实又很无奈,怎么办?不要把爱情塞进一座狭小的房子,因为它装不进我们期望的幸福。
如果爱情能在狭小的房子里继续成长发芽,这个房子便是一个温暖的家,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