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成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忠实的执行者是“孟母三迁”。父母也经常提醒我们,要多交益友,远离损友。这些经验都在提醒我们,一个人想要进步,最好要找合适的环境。那么环境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结果可能超乎你想象!
1、锚定效应
一个人做什么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环境,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这就是锚定效应。
比如你正在参加聚会,主人问你要不要来点薯片,你原本想要减肥,但是又不好拒绝人家的盛情,于是说“好,来点!”在心里却暗暗对自己说,吃上五六片就好。可人家却送来了一大袋薯片,比预期超出了很多,于是你决定多吃几片,半个小时后,半袋薯片都没了。
你原本打算吃五六片,但是受到了一大袋薯片这个“锚点”的干扰,于是你调整了计划,打算吃更多的薯片,以适应这一变化。
你可以辩解说,人家拿来多少薯片,那是别人的事,但是我想吃多少,是可以主观选择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说到,人的思考模式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前者是依赖直觉、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由于慢思考能耗大,大脑不会轻易启用,很多时候会由快思考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我们很多行为决策都是非理性的(感性),因为理性决策需要消耗脑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如逆水行舟”的原因,因为学习是一件消耗脑力的事情,你无法长时间学习,但你可以玩一整天,有时候还不觉得累。
2、你的选择不是你决定的
有一群应聘者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如果整个办公室都是男性的话,当招聘方问应聘者,你理想的工资是多少时?这时候应聘者报出的工资,往往会偏低于自己的真实水准。
如果这时候办公室里有女性应聘者在的话,特别是漂亮的女性,这时候男性应聘者报出的工资数目比没有女性在的时候要高出很多。
如果说人是理性的,你的选择你做主,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男性会做出以上的行为呢?你是否想到,曾经某一刻在漂亮女性面前不断炫耀自己的经历呢?这本质上和一群雄鸟在一只雌鸟面前展示自己漂亮羽毛的求偶行为是没什么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人的花样比较多。而我们说好的理性呢?
有实验证明,跟所住街区烟酒店少的居民比较起来,所住街区有更多烟酒店的居民会喝更多的酒。跟大麻贩卖区域等离得近的人,比周围没有这类服务的人消费了更多的大麻。所以,环境对主观的影响,不容小觑!
3、我们被算计了
经常喜欢刷新闻头条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偏好于某一类新闻,比如说娱乐八卦,那么这个新闻平台,就会不断推荐你喜欢的八卦新闻,让你不断地刷下去。这就是所说的“信息茧房”。你被你喜欢的信息所包围了,久而久之,你还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你所看到的样子,然而这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玩游戏的人会上瘾?其背后的设计套路,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操纵着,看看那么多玩游戏上瘾的人就知道,你的智力是玩不过他们的。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就被他们算计了。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行为决策都是非理性的,因为我们的基因也在设计我们的行为,比如说,你看到老虎,或者危险的东西,就会恐惧。这时候可没有人告诉你该恐惧了,但是你自然而然地“恐惧”了,大脑可能还没反应过来,你已经拔腿就跑了。我们人类之所以生存到现在,某种程度上就证明基因在繁衍方面上的策略是对的。
我们的每种情绪,几乎都有对应的心理机制,也正因为我们身上有这么心理机制,才容易被诱惑和设计。
在动漫《斗罗大陆》的团战中,一开始都是先攻击辅助性魂师,以减少对手实力的增幅,这是一条铁则。那么反过来,既然是铁则,就可以被设计成陷阱,引诱对手上钩再歼灭。同理,我们的心理机制就是铁则,游戏设计者就是利用这些铁则,设计成游戏(陷阱),让你上瘾。
4,我们可以用反间计
虽说人的非理性决策占据生活的大部分行为,但是我们还可以发动主观能动性,进行慢思考的。虽然说慢思考系统会比较懒惰,但并非不可用。快思考经常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得由慢思考出面解决的。
经常听说谷歌的福利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你放眼身边50米处,永远都能轻易地找到食物。也正因为这个福利太好,食物太容易获得,让谷歌的部分员工体重增加了不少,肥胖危害很快在谷歌公司中蔓延开去,危害到员工的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歌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是因为容易获得食物而导致的肥胖问题,那么增大员工获取高热量、不健康食物的难度,提高摄入健康食物的便利性,肥胖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厨房的结构,把沙拉柜台挪到入口的中间和前面,大盘换成小盘,把巧克力逗从透明的罐子里换到不透明的罐子里,总之拿高热量食物难,取健康食物易。没过多久,谷歌员工摄入的卡路里从营养总量的29%降到了20%,摄入的脂肪也从26%降到了15%。
好比你想要戒烟,如果烟就在顺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那么你没忍住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如果把烟放在不容易拿到的地方,每一次你想要抽烟的时候,都得经过一番波折,那么你忍住的概率也会提高。
既然我们大多数时候的决策都是感性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发的,那么利用“行动在前”来影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策略。
例如,你现在心情不好,但是你可以假装心情很好,手舞足蹈地蹦跶一会儿,心情就开始受到行为的影响,变得好起来了。
再比如,你想做俯卧撑,之前可能坚持过很多回,就是没有坚持下来,那么设计的策略就是,每次只做一次俯卧撑,你没有听错,就做一次。再懒惰的人,也不好意思拒绝,把坚持的阻力降到最小,养成习惯,后来慢慢累加,坚持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将来要死在什么地方,那么我就不去那里了!利用的就是逆向思维。
好比看电视剧上瘾,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如果你每次打开电视剧都会一直看下去,虽然在打开之前你信誓旦旦的跟自己说,只要看一集就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打开,先把该完成的事情做完再看。或者在你能够理性思考的时候,增加打开电视机的难度。
总之,想要偷懒的人,总会有无数的借口;同样想要努力的人,总会找到无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