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中,除了古代的马车,在我看来,还是近代的自行车最好,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只需要人的体力。虽然那些石油能源、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它们跑得更远更快,制造工艺更复杂精密,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历史,自行车的普及,则不过几十年历史。而最近二十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又似乎把自行车淘汰了。现在的农村地区,要找到一辆自行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广大的山区地带。曾经60-80年代,拥有一辆加重自行车,还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就像今天的人拥有一台最新款手机一样。不过最近几年,共享单车倒是火了一阵,但并没有普及到小地方,也出现太多的问题,如今也不再被人们怎么谈起了。曾经一度被作为高考作文题目,不知道当时是否难倒很多农村地区学生。不过自行车在城市,其实一直还是被很多人使用的。尤其是骑行,变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运动,好的山地车,更是价格不菲。
由于我们村在海拔500多米的山上,虽然村里很早就有公路——曾经的省道穿村而过,但我骑车却是比较晚的。家里虽然有自行车,但父亲常年不在家,没有人教,过去那种大杠车又很高,而我小时候个子一直比较矮,马路又很陡,村里也没有开阔的大场地,自然也就无从学起。学骑车,是初中的时候。
初中时,意外的发现一起长大的堂哥和同学林竟然会骑车,不知道他们是啥时候学会的。那时学校在集镇上,我们偏远村庄的学生,都是住宿,住在学校附近的,则都是走读。当时跟一个走读的同学关系比较好,曾经去过他家住,他那时经常骑自行车上学,我学车,自然而然,就用的是他的车,不过是那种好骑的车,中间没有大杠。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晚上住他家,早晨一起去上自习,就在1公里的马路上,学会了骑自行车。他家门口就是一个小下坡,就直接上车往下滑,然后再踩踏板,但当时没有学使用车闸,第一次差点冲到桥下,被他在后面拉住了,而这座桥高度应该不低于5米,当时真是有点被吓到。后来第二次,则直接从1米多高的路基上冲出去,掉到了外边的农地里。好在不高,我是直接跳到了旁边,没有跟着车一起摔着。就那样,我用上自习前的一点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
然后,我就开始跟堂哥他们一起,从村里骑着家里的大杠自行车上学了,到镇上有10公里的路程,其中一半是大下坡,很多急弯,曾经因为道路不平,把膝盖摔破了一次。长大后听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骑着这辆自行车,带着很多猪崽走村过乡去卖小猪,不知我骨子里是否也继承了他的这种基因。我还曾经骑着这辆自行车,带着家里樱桃树上摘下的樱桃,到附近没有樱桃的村里卖樱桃呢!
上高中后,家里的自行车坏了不能骑了,我也很少回家,有时回家,就借小姨家旁边一个同学的车骑,记得那个车刹车不好,想想那时候自己真是胆大,村里那条路,从小到大我记得亲眼目睹过十几起翻车事故……
上完高二后我离开学校,再骑车,便已经是6年后了。重回深圳的第二份工作,是城管协管,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再换工作后,自己租房住,上下班路程挺远,最初是走路,后来同事们都玩骑行,我也买了辆二手山地车,当时同事们的车,可都是好几千甚至上万呢。但那时,我和他们一起骑车出去玩竟然也只有一次。我们从龙华骑到了红树林,一个来回,也就50多公里的样子,印象最深的,是上了几十米高的高架桥。那是唯一的一次长途骑行。
14年在西安,我曾经一个人沿着子午大道骑行到秦岭野生动物园再骑到太华山脚下的西安翻译学院,最后又沿着一条乡道返回西安的杜城,一个下午,大概也是几十公里的样子。
16年回家,得朋友资助,曾经买过一辆二手山地车,从市区骑回村里,沿途多上坡,提前没有任何训练,结果最后坡都爬不动了,骑到县城就筋疲力尽了,也就100公里的样子吧。
前两年一次在北京回家时,我曾经从德胜门骑共享单车骑到了北京西站,全程不用导航。
说起来,我骑车其实骑得很少,也没有置办什么装备,什么头盔护膝护垫的都没有,但我真的很喜欢骑行,也相信自己能做到不摔跤。
2020年暑假,朋友约我骑行,原定川藏线,最后改为十堰到神农架,这是我最长的一次骑行,历时5天,其中几天朋友因故离开,都是我独自一人,骑了几百公里,最后一天更是骑了180公里。
9月,又跟朋友们,县城的一帮真正的骑行者们一起,进行了一次跨乡镇骑行,也就是我们家乡邻近的几个乡镇,全程70多公里。
说起来,就只有这么短的几段呢!一直有骑行川藏的想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真正的去实现这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