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今年3月份第三次去平遥,前两次都是来去匆匆,所以当我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用两天的时间在这个有2700年历史的古县城让心沉淀下来,单纯的以一个过客的身份记录这真真切切的48个小时。
行程:2天。从太原直接开车过去不到2小时,做动车也很便宜,只要28.5元,下了动车站有很多揽客的出租车,到古城30左右。阳春三月,整个古城还有些冬天的寂寥,色调略显灰暗。
住宿:做旅游的朋友推荐一块红布青年旅舍,去之前直接在网上做的预定,由于是淡季房价比较便宜,差不多110元左右(时间太久忘记了)(大哭),我们选择了有特色的小姐绣楼大炕房,同行的南方朋友看到炕超好奇,一直研究发热原理,自从她们在北方的寒夜里感受到四季如春,再也不想过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地域是个很神奇的分割线,区分的何止是山川湖泊,习俗更是大相径庭,有时候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
一块红布是一个比较文艺范的旅舍,好像是几个80后年轻人创办,整体氛围很自由慵懒。旅舍很适合拍照,门口正对整面墙就是一句大slogon,很醒目,一侧写满了住客留下的印记,密密麻麻,不同的人在这里相遇分开,或许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旅途故事。
旅舍是标准的四合院布局,双层,二进式院落,抬头看见天空就在这个四方格子里,有一条狗狗和一只猫,像是这个旅舍的吉祥物,原谅我忘记拍照了,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懒懒的在太阳下打盹,自由自在,散漫的不像话。
办理玩入住,就直接穿梭在平遥古城的大街小巷,沿路有很多当地特色小吃,也很便宜。不过逛的时候天气有点冷,就吃了些热乎的,重点说下当地的辣椒酱做伴手礼很不错,平遥碗托、沙棘汁必须要打卡,当地特色。
除了这些特色小吃,随处可见一些小物件,其实现在好多古镇古城同质化比较严重,平遥也差不多,街边店基本囊括吃喝玩乐,古城整体格局属于很方正的那种,主街道两三条,逛起来一点都不累,还有比较集中的酒吧街,都是比较有特色。当然在平遥古城主要还是体验那种氛围,浓郁粗犷的北方风格,不像江南细腻婉约,就像一碗二锅头,呛口但是喝的过瘾。
在平遥必需要提“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这个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岁月更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颠沛流离,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富甲天下的气势以及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永远被世人见证。
在平遥不得不说的还有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平遥城墙,始建时间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城墙见证了历史变迁,在岁月的长河中,静谧矗立,默默守护着这座城,迎接日复一日的日出与日落,斑驳的墙面,都是时光投下的沧桑印记。
一下午就在古城的小巷悠然度过,傍晚来的太快,之前就已经在云鼎轩做好晚餐预定,吃的比较隆重,价位不低,但味道和环境确实不错,我们人多,就餐略微布置了一下。另外云鼎轩也可以住宿,价位没有关注过,但是比旅社要贵。
晚饭后回旅社路上顺道去酒吧街逛了逛,可能天气比较冷,路上行人少,但酒吧内热闹喧嚣的氛围并未受影响,我个人酒量不行就没去酒吧凑热闹,哦,对了,还有剧组在酒吧街周边搭建场景。
我们三三两两走在静谧的深夜街道上,夜景很漂亮,明月当空,在灯光点缀下,有一种空旷的美。当然旅社的夜景也美得过分,朴素而不张扬,相对现代感十足的水晶灯更喜欢传统的红灯笼,静谧安宁,淡然自处。虽然三月份早晚温差比较大,但太长时间没有仰望星空,让我再贪心一点吧,贪心到把这一幕幕风景记录在相机,融进记忆。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逐渐平和与包容的过程,融入当地人生活,全身心放松。抛开那些日常的琐碎,好好的睡个懒觉,也是旅途中的小确幸。所以第二天我们睡到日上三竿,阳光投进窗户,暖暖的洒在脸上,连昨晚做的梦都觉得美妙起来。
上午还是在老城区逛,顺便买了点伴手礼,辣椒酱、当地现编织的围巾、明信片、平遥冠云牛肉、老陈醋等,街道上很热闹,有来平遥交流的美国中学生恰好在街上表演,阳光很明媚,古城里的人们善良淳朴,现世安稳,不过如此。
中午在古城随便找了一家饭店,都是当地特色菜品,价格适中。下午预定了票观看《又见平遥》大型实景剧,门票基本每个旅社都代售,票价好像是238元,这个演出我强烈推荐,之前在2013年看过一次,超级震撼,当然票价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绝对值回票价,抛开王潮歌导演这几个字,本身的故事与内容传递着平遥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自信,以及融入血脉的传承。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却由此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都是情景互动式的,只有最后几幕是在剧场坐着观看,整个氛围真实还原当时古城风貌,人随场景而变,可以是送镖师的民众,可以是少东家娶亲的邻居,可以是那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光与影,明与暗,构成整个世界,上演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
印象较深的是选妻片段,一排有20来个姑娘,通过相面、相手、相足、相腰、相臀等环节来选出,我们当时都在猜哪个姑娘被选中,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猜对了(大笑)。
《又见平遥》演到最后一幕,王潮歌用了两个最山西范儿的元素,一个是这首山西人耳熟能详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另一个就是山西的面。这种山西元素让作为本土人的我感到很动容,还有就是200多名赵家后人逐一报名字的那段,泪流不止。这种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感触。
看出又见平遥,我们就打道回府,当然还有很多人文景点我们没有去探索,有些历史太厚重,我想把它留给未来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回来,像归乡那样,道一句好久不见。
这座古城,总是背负太多的往事。斑驳的城墙,雕花的老窗,古朴的院落,都在叙述着这座老城历经的更迭与沧桑。历经2700多年岁月的洗礼,抛却那些繁华,她的沉默有着更耐人寻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