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造业面临的整体市场形势非常严峻,形成了销售价格下滑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的“两头挤压”现状,逼迫制造企业必须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成本降低的重点必须放在主体生产单位的各构成单元,即车间(工段)和班组上。
一、首先要达产达效和稳产顺行,然后在此基础上挖掘内部降低成本的潜力。
瞄准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单位成本指标,认真对照本单位的差距根源,逐条捋出差距构成项目,分解降本指标落实并制定降本措施。
指标要分解到基层单位以至于个人,不仅仅是让职工心中有数,而是要传递压力,同时围绕降本增效广泛征求意见和发动群众行动;
基层单位要针对工序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制定降本措施,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转换成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金额,将指标与车间主任或工段长、班组长、值班长和职工的收入捆绑在一起。
二、推行工序作业成本,细化和量化成本核算。
从规范基础管理、优化工艺流程的入手,对各作业工序费用逐一量化、细化,认真剖析引起成本费用对象的动因,确保工序成本在掌控范围内。
三、全面实施日成本核算、次日分析、周总结制度,对控制成本提供核算和考核兑现保障。
前提是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各项成本构成项目要结合预算计划和月度计划进行详细分解,并制定各项目责任人,基层单位每天对所负责的责任成本项目进行统计核算,随时掌握指标变化情况,每周召开成本项目汇报分析会,了解掌握各运行系统、各责任单位成本项目完成情况,并随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四、严格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要抓全面,抓重点,考核重点要放在“降”和“准”,“降”是管控效果,“准”时防止弄虚作假。
同时,对于可控制的能耗一律采取定额管理,对于料耗,特别是制造费用中的机物料消耗和备品备件损耗采取“双倍处罚”制度。
五、提高劳效和质量。
重点放在降低人工成本和质量损失上。
降低成本是制造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着手长远建设,要常抓不懈,不要搞“突击工程”和“短期攻关”,同时,不要“越俎代庖”,把基层的权力交给基层,让基层的领导和职工自己想做,上面抓好导向、监督和考核核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