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的时候,同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阿颖低头在猛吃饭,隐若看到她眼睛红红的,我就坐在她身边,轻声问了句:你怎么了?
阿颖抬头看了看我,突然忍不住问我:你说,是不是女孩子就一点都不重要?
我们一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原来阿颖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她一个88年的小女生,要承担着家里很大部分的经济压力。
她一个人在外打工多年,一直省吃俭用,最近业绩好不容出了张单,兴奋得给自己用了四年的老款手机给替换了,手机刚没买两天,就收到了老妈的一顿训斥,有钱买新手机,还不如存钱给弟弟结婚买房子。
我们大家听完阿颖的故事,感觉很唏嘘,其实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真的毒害很深,随便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我们却又无能为力。
潮汕女生小菜说,其实在她们老家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就拿她自己的例子来说,她家三姐弟,她是老二,一个姐姐和弟弟,自小她就已经明显感觉到父母有所偏爱弟弟,家里有好吃的总会优先弟弟,所以内心总是不平衡,小时候的报复手段就是经常两个人打架。小时候不太懂这是什么心态,其实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一种争宠的表现。
我突然想起身边真有活生生这样的例子,邻居陈姐刚好是家有儿女,在别人看来如此完美的家庭,其实也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她经常对她女儿所说的话和做的事都没有走心,每次都非要到状况出现了,才给女儿撒个谎,安慰两句,之后不了了之,而对儿子的事情,特别上心,想要的都买了,承诺的一定不会食言。
然后他们家两姐弟,经常就像狗抢骨头一样撕逼,但是我们外人一眼就看出端倪,陈姐对儿子的态度,几乎是看一眼都甜到心里去的那种。对女儿,却认为她作为姐姐,一定要懂事,否则就不乖。
小时候我也曾被灌输这种思想,总认为作为姐姐的要懂事,然而其实内心那种隐痛却是难以理解的。
因为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觉得到世界对她的“爱意”和“恨意”,也许她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在内心已经埋下了隐痛。
我身边有个朋友,她非常聪明,理科生,名牌大学毕业,从大学读书开始到工作,她都选择离家几千公里的城市,她多年来一直在外漂泊,经常过年也不回家,曾经在过去很多年里,她都被人误以为是奇葩。然而我心里很清楚,其实她真正的原因是,她对父母的那份“恨意”一直得不到释放。
因为她父母是双职工,在过去的年代,一般双职工是只能生一胎,所以在她出生前面尚有个姐姐,她的命运就注定是坎坷。
她自小就给爷爷奶奶照顾,即使面对父母,也只能称为阿姨叔叔。我朋友小时候不断努力读书,其实内心真正也是希望父母多关注自己,可是在她的世界里,依旧很难感受到亲情的存在。
在她的认知领域里,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奢侈的词,也是一种内心的隐痛,这种成长环境造就的“恨意”,很难从根源消除,爷爷奶奶相继年老逝去之后,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没了,所以,家对于她的意义一直不强烈。
记得某网上一篇文章谈到一个话题,父母伤害你最深的事什么?其中有个网友说,以前家里很穷,父母又生了几个孩子,有一次半夜醒来听到父母在商量要把她送走。爸爸说,她是最懂事,一定不会哭闹的。
我看到这句,我突然就哭了,为那些不幸的女孩子感到深深的悲凉。
我身边有个女孩子小夕,今年结婚第一年,按照老家的习俗,娘家人应该要过来看一下,然而,我朋友刚好是父母口中的远嫁,其实也就是距离500公里的路程,结婚半年多了,父母却一次也没有来过,只是让弟弟来做个代表看望,完成了习俗的仪式。
我问小夕,你内心会不会不舒服。小夕笑笑,说,我习惯了。
一句我习惯了,体现了多少从小被赞赏的“懂事”,隐藏了多少的不为人知的隐痛。
其实所谓习俗,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一种仪式,而是女孩子远嫁,真的非常需要家人的一句问候,亲自来看看,女儿住的是什么地方?你委托一个人来,能替代父母的那种亲情吗?
重男轻女的荼毒,轻则内心起波澜,重则毁一生。
我们现在开放二胎政策了,我希望这种陈旧的思想快点远去,避免再一时代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