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有个很经典的时间管理矩阵,个人认为很能战胜“拖延症”和“懒”这个顽疾。
(附图:时间管理矩阵)
对于现代社会的分工模式,很多人对于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总是想换单位,换岗位,甚至转行做其他不相干的行业。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学习型社会,知识体系落后,专业技能陈旧意味着被淘汰,即使是资本投融这样的资金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资本投入到增值的黄金坑里去。
微软中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来中国交流的美国工程师如果三个月还没有完成交流项目回到国内就会被公司执行相关条款安排在大陆工作,原因竟然是三个月没有接触美国研发中心的最新技术和知识,你已经被顶尖的研发团队拉开了不可追赶的差距。
在时间矩阵中,窃以为最重要的是B类(即重要不紧急),很多人认为A类应该优先处理,从事件的角度来说是这样,比如说做销售所被摊派的营销任务,既有时间期限也有重要性(即保住工作)的成分。如果把营销任务这个事件放到生活轨迹这个高度的时候,你就会惊奇的发现,那些能给你带来重大改变的几乎全都来自B类事件。学习新技能,读一本好书并把它用到生活中,健身保持身体健康,和好友保持联络。这些并不紧急的事件,好像每件事情都可以放到有大段空闲的时候来做,正是这种短期利己的思维让许多人陷入到一个自己挖的陷阱中。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你看起来不重要的事,比如每天坚持有效阅读3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3小时,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联络(真实社交)。而那些C类和D类事件其实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烦恼”。譬如说:几年不见的前度突然发来的婚礼请帖,闺蜜在无休止地讨论她的男友如何不好,领导突然叫去开的“三从四德”说教会等等。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就被这些无谓的事情占用了,不但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滋生了不少负面情绪。
最后说说应对四类事件的处理方法。A类事件优先处理,但在时间上尽量把握简短原则,长话短说,抓住事件的重点,大可不必知晓全盘后再做决定,只需要抓住事件的核心矛盾,应急处理即可。B类事件的处理上,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花时间,而是把时间花在了“犹豫”上面,与其纠结看什么书,做什么运动上,还不如实实在在的把事情落实到你意愿最强的一个选项里去。兴趣和好奇心是深度学习的核心驱动力。对于C类时间,能够授权让别人帮忙处理的尽量少花时间。D类事件则可以当作一个消遣时间,比如种花,喝下午茶闲聊,去旅行,这类事情可以在弹性时间里完成(即自由支配的小段时间)。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可逆转的宝贵资产就是时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