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境,一切静。
继《夏摩山谷》后,再次与庆山相遇。像老朋友一般,在她的文字里面找安宁。
与小说不同,这本散文随笔像庆山个人的生活絮语和修行之旅。佛陀说,秒境只能出现于清净心。文字的最高境界一定是安静,不聒噪。所有的能量随文字自动流淌,观者自感知。
喜欢她的文字。分寸感极强,正如庆山说,不管何种语言,一定要戒急,戒燥,戒不知所云。维护身,语,意的清净,来自于日常的修炼。有节制的饮食和锻炼,不去主动制造自己和他人的贪嗔痴,行事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生活在一个物欲旺盛,处处都是评分等级的社会,暧昧的多元性事物在减少,能够自由野蛮成长的东西也在减少。能够保持内心的笃定和安定,不受外界干扰,这必将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康德提出我们人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可惜大多数成为了生活的奴隶。
远离人群的修行,也会陷入一种岁月静好的假象。人只有在关系中碰撞,彼此映射,方能看到真我。庆山说,任何行为的最高境界是见众生。在群体中去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慈悲心。
她的女儿叫恩养。她称呼她为小姑娘。喜欢这对母女二人的互动。最好的亲密关系永远都是尊重彼此的喜好,保持一定的边界,不黏稠。一个好的母亲一定是能够做到养分滋养自足,才能感染身边人。小姑娘的安静,懂事,情绪很少,不用多教育。庆山说情绪少的人,好相处,清洁感强。深感如事。
关于中年人的衰老。自然规律,谁都无法豁免。但老人也可以活得干净,眼神不浑浊。庆山说,在拉萨,她见到过最美的老人,背着双肩包,绕着转经筒旋转。这种老人眼神里面透露出来的清澈,与小孩无异。精神信仰的力量不可小觑。
以前听木心也说过,如果一个人活到头了,还喜欢童话,那这个人就“全”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无明负责。一个人只能自己治疗自己,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也不要抱着能够拯救任何人的心理,自己努力做一个不被实有和常规捆绑的人,不过度解释,不争辩。事事如如分明,也就不要平添是与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