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永澄:系统思维是什么-02?》
#观察永澄50天-50天大结局#
本文为理念篇,主题是系统思维的四个价值的构架,分别是:理解、判断、决策和改变。掌握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找出原因、正确决策和获得相应改变。
理解——分清黑箱和白箱
任何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都是系统。在遇到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可以想办法将其理解为三个部分:输入、系统、输出,通过整体打包(封装)的思维方式,化繁为简,快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
一是对未发生的创造性事情,你可以思考,一个人通过这个黑箱系统能得到什么呢?这就是用户收益。然后,再考虑把黑箱一层层地打开,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设置黑箱可以让用户变成输出端的样子呢?
二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用系统思维来理解。比如说,老板给你了一份Q2的报表,问你对市场行情的看法,面对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怎么回答呢?依然可以把报表上的数据当做输出,上个月的情况作为输入,因为系统的因素导致了输出的产生。那么,如何分析市场呢?只要使用白箱视角打开箱子就好了。虽然问题还没解决,但是,可以把复杂的内容找到一个极简的切入点入手了。
判断——打开黑箱找元素建结构
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出问题的关键点。系统为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呢?这源自于系统的三大要素:元素、关系/结构、功能。
在我们理解事物时候,已经知道输入通过系统之后产生输出,接下来就要打开黑箱了。来看一个课程的设计,既然课程是个系统,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元素呢?元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一旦找到之后,就不至于瞎搞课程了。比如说,用户、知识、模型、工具、授课过程、服务……这都是元素,然后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去找寻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其形成结构。
决策——决策者的孤单和承担
决定一个事业体发展的决策者是极为孤独的。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分析、判断出重点,但是,究竟在哪个时间点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有决策者自己承担。
系统输出后,输出会处于失控状态。一个决策者,如何面对失控的结果呢?但凡你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就会感受到这个孤单。
另外,再到自组织系统的角度上来看,系统的输出会重新进入系统,产生并不知道何种可能的系统功能,而这种改变是延时的,决策者只能承受这种压力。
所以,对于决策者而言,多维度的系统思维的价值是无穷的,它会给决策者带来稳定的思维方式,让自己更有决心做出决策,并耐心等待改变的出现。
改变——把握三个关键
1:第二序改变。在自组织系统中,有一种叫做序参量的变量,序参量的改变会对系统产生巨大的改变。第二序改变就是对系统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调整改变的方式,相应的第一序改变,通常只是在元素的小范围上做出改变,或者对系统的功能做表面上的调整,改变也是低效的。
2:三层系统。明确三层系统的维度的概念,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如何用三层系统解决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复杂系统自影响。复杂系统的输出可能就是输入,某一个结果可能是原因的原因(例如复利)等,所以,站在系统思维的角度,输入、系统和输出彼此之间还会产生效应。输入可以通过系统驱动输出、输出可以倒逼系统来调整输入。
联系《跃迁》一书,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主要有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在多层布点上,要防止线性关系,控制胜利的关键是在每一层级放置足够多的控制点,最终把目标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就如“黑箱和白箱”内的不同层级,你能找到或放置多少个控制点。
如:“我要每年读100本书!”如何布点?
“读100本书的目标是什么?你如何知道自己达到了?”
“这个目标用读书的方式才能达到吗?是不是其它方式也可以?”
“如果是读书,具体哪些书能够帮你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本书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有哪些方式能够腾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我还能做点儿什么,让你的努力可以放大,产生价值?”
这个布点的例子也印证了永澄老师强调的“黄金思维圈”的应用:why-how-whot,如果这些点没有想清楚,这个项目基本像连续向上摞起的三块石头,只要有任何一块不稳,整体就会坍塌。如果没有这些点,知道“黑箱和白箱”原理,也没办法产生高效的输出。
联系个人成长,人生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面对问题要有一整套思维方式和逻辑,这就是系统思维。每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都可能遇到两种情况。第一,这种问题你遇见过类似的,但上次的解决方案无效了;第二,这个问题你完全没有见过,根本没有经验可循。一个真正的高手其实应该有能力用一套方法论去解决问题的所有,不管这个问题再难,再新鲜,再复杂都能搞定。这一套方法论就是“黑箱和白箱”。
这四个价值中,我对“判断”感受最深,就是打开黑箱找元素建结构。因为系统思维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出问题的关键点,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把问题拆分成多个点,拆分得足够细、足够清晰的时候,解决方案就会自然地显现。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用80%的精力去拆解和定位这个问题,剩下20%的精力去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