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商道之祸福相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咱们延续上一章的说法,取天下之后,面临的一个新任务便是治天下。《史记·本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意思是,陆贾常常在汉高祖面前讨论《诗》、《书》这些典籍中的治国之道。刘邦不耐烦,就骂他说,我的天下是在马上靠武力得来的,《诗》、《书》顶什么用?陆贾反问道:马上可以得天下,难道马上也可以治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靠武力取天下的,但他们随后却是靠思想文化和政治伦理来治理天下,才有数百年的稳固基业。因此,只有文武两手兼备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之后,刘邦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让他把秦朝灭亡乃至于历代兴亡的教训都写出来,由此开启汉代黄老之治的序幕。
那么,为什么汉初那会儿,刘邦君臣面对诸子百家各色治国理念,选择了黄老之学来治国呢?这里面有个物极必反的矫枉考量。
汉代之前,是春秋战国、以及秦末争霸战,这几百年几乎是不眠不休的战乱,民众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以及国力的消耗,几乎都到达了极限。朝廷困窘到大臣只能乘坐牛车上朝,皇帝的车驾连四匹同样颜色的好马都凑不起来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国家、民族已经再经不起任何折腾,动极思静,给老百姓一个喘口气的机会,自然成为施政者的不二选择。其次,秦代刑名酷烈,百姓恐惧愤恨之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只能靠治国态度最温和的黄老之学来安定民心了。
实际上,纵观历代开国之初,往往都是选择轻刑简政。而那些可劲儿折腾的,往往都是迅速灭亡的下场,例如秦朝、新朝、隋朝等等。那么老子的治国主张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十六个字:“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为政随和简漫的,人民往往喜乐淳朴;而为政严苛监控严密的,人民往往失去自由意志和活力,不但经济不彰,同时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因为个个都被迫成为二皮脸,结果就是失去了追寻真理维护真理的胆量和兴致,哪怕是追求经济发展,其努力方向也不是生产、创造,而是以巧取豪夺为能事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
回过头来,我们思考企业经营。有句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企业的发展历程,必然是有波峰有波谷,有奋进有守成,这是无法避免的事物发展规律。一辈子高歌猛进,一辈子情绪高亢,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打鸡血都顶不住。就算企业领导人精力过剩,对斗争哲学情有独钟,也得考虑一下团队受得了受不了,合作商和客户受得了受不了。就如这几年各路商家无不热衷于造节,可是消费者的反应却是越来越无感,为什么?不管什么样的刺激都会产生耐药性。“1111”可以算是动员力道最足的网购狂欢了吧?你要是天天都来一回试试?别说天天,隔了一个月的1212都没多大动静了。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体认到,平淡、平静、平衡,才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常态,也只有回归常态之下,还能够具备运转、推进的能力,才能证明一种发展模式的健康性和科学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