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我过得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暑假。我通过参加报名,面试,最终成为哲学书院2021暑期社会实践骨干团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这听起来像是客套话,其实对我而言是真真切切的感情。我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但很惭愧,仅仅是感兴趣而已。凭着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炽热而无知的热爱,我勇敢地报名参加选拔。说真的,我只是试试而已。哲学书院汇集了陕西师范大学各个学院优秀的学子,我不认为我比别人优秀。事实上,我的确很一般。
我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各个方面有所涉猎却又含糊不清。我的新闻稿写作能力还可以,但是文学方面,发表的作品并不多,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我应对面试的能力比较差。所幸我有与大家一同奋斗的雄心和壮志,加上我差强人意的写作能力,以及老师们的包容和帮助,才能够和大家一起开启宝鸡探寻周文化之旅。
7月15日帮助高老师一起准备实践前期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次实践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不足。
7月16日晚,我参加了王向辉老师以《从诗经管窥礼乐宗周时代》为题的讲座,对周文化的多重面相和意义有了大概的了解。7月17日,我披星戴月,参与了3场经典研读活动,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是仍然一知半解,不过是有很大收获的。
殷周之际的宗教变革实际上是宗教革命,精神革命,它也是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大变革。从殷商的酒神精神,人殉制度,巫术传统,到西周的德性论,天命论。主要说明沟通天命从献祭转化到了修德,这对以德治国,仁政施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周易作为中国哲学的第一哲学探源,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是在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中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当时没有明白卦是什么,只觉得玄乎。今天吃饭时尹老师和窦老师的一番讲解让我明白了周易的重要性,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没读过周易的我,不禁想要翻开阅读研究,闲时为自己占一卦,解答生活疑难。从探寻古人的精神世界出发,为现代社会服务。但是也不可全信卦,卦辞只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不具有科学性。这一点我想我还是比较清楚的。
关于王老师讲解的殷周制度论,在短暂的时间,从周公辅政,平乱的事件中,我明白了周孔二人的区别,周公是从影响政治开始,进而影响思想文化,而孔子从思想文化始,最终希望实现大同,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心壮志,却又具有可与蜀道比肩的难度。如果我们做学问能够向孔子一般,就可以了。而我认为我们此次实践的目的就和孔子一般,从思想文化出发,对陕西周文化的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在出征仪式上,聆听了几位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的讲话,我深感骨干团队责任重大,我们被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我们经过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加上暑期线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我们需要在《陕西日报》《宝鸡日报》《西安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并行成一个大力弘扬周文化的对陕西省和宝鸡市的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调查报告。
厚望一时间成为了我的负担,我深觉自己没有资格参与如此重要的实践。我倍感压抑。我以为我即将要崩溃,要累死。没想到,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第一天的调研已经结束了。而我的确度过了疲惫的一天,但是我觉得我好像还有很大的余劲去战斗。我好像还没有尽兴。
天公不作美,西安市下起了雨,我们撑着伞走进诗经里参观,这实际上是在丰镐遗址上简历的现代化旅游景区。水蒙蒙的诗经里真是好看,就连最美的画师也画不出来这样温润古朴的画面。撑着伞走着,偶尔驻足吟诗,也别有一番情趣,仿若人在画中游,不由得对周文化的礼制产生了敬意。诗经中都是最生活化的意象,向我们诠释了如何诗意地生活。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不由得使我对瑟和笙这两种乐器产生了向往,忍不住想把玩一下。古人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古琴,琵琶,古筝等都是礼乐最主要的呈现工具,也是君子表情达意,进行礼乐教化的工具。
我从伞里探出脑袋,问我身旁两位温婉的姑娘会什么乐器。王瑟艺擅长古筝,王莉擅长二胡。我想,瑟艺 ,瑟艺,即使不会鼓瑟,也是搞艺术的。羡慕的同时,我不由得自卑起来,我什么也不会,真的惭愧啊,我得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学一门艺术了。
后来,我们便在宝鸡下车。你一定听过一句话:看中国,来宝鸡。
为什么呢?
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宝鸡是研究周文化的核心地点。宝鸡的青铜器博物院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最好的研究商周文化的地点。
其实,也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看,是也不是,我是用心去看的。可惜耳力不好,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我是知道博物馆的雄伟壮观的,可是当亲眼所见时,我还是为之一震。博物馆是宝鸡市的中心,远看恢宏气派,近看,更是有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何尊上的“中国”二字就是文化的根,我们不断探寻,在真正感受古人的生活世界中去体味文化的差异与特点。
百闻不如一见。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能在互联网上轻轻松松地搜索到各种青铜器文物的照片和详细介绍,却还是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实地调研。这就是体悟的力量,这就是身体力行的力量。
总结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感动,震撼,折服,认同,传承,开新。
不记得多少次看到粗糙而斑驳的文物,听着讲解员或是老师的声情并茂的讲解而涌起一股暖意和感动。
3000多年前,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有人把它刻在青铜器上,等着我们的邂逅。等着我们去挖掘周文化的礼乐制度。
从一个小小的方国,到赫赫宗周,这几百年间需要多少代君主的奋斗,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而周从一众方国脱颖而出,最终灭商,这是怎样的力量?需要怎样的顽强?从商到周,从酒神文化到礼乐文化,从人殉到非人殉,从巫术到德性,从巫师到贤人,这些转变都是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最终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周礼而传承下去影响后世千秋万代。看秦公大墓,我同情被殉葬的人,他们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要为主人服务,我看到了不公,看到了等级森严下的隐患。我为无法改变女性,奴隶等地位低下的人的命运而感到悲哀和无奈。深感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幸福与美好。
看先秦的文化,看秦从养马人到诸侯国,再到大秦帝国的发展。几百年的奋斗,他们不断东迁,矢志不渝,奋六世之余烈,开创伟业。从西周到先秦,我们发现饮食和祭祀器具逐渐变薄,是因为秦具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她主张富国强兵,铁和铜都被用去做兵器了。在吃的用的方面比较节省。我心跳慢了几拍,暗自佩服秦的大局意识,也为他们的节省而感到心酸。
在欣赏器物中,惊叹古人的智慧如此美丽,像是穿越一般,我们可以看见以前的“火锅”等,也可以看到美玉,陶器和镜子,感叹古人生活的精致和贵族平民分化的不同。
看到车,我们知道了何为管辖,何为轼,何为辙。看到陶器,我们知道了何为模范,听到周厉王不允许百姓说话,我们了解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历史典故的由来。总之,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晚上酣畅淋漓的交谈,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也发现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我遗憾没有早点认识王瑟艺,她是陕历博的讲解员,她非常优秀,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活跃跳脱的思维品质。当然还有周璇,王瑜,王莉等同学也很出色。我很高兴能够认识这么多优秀的人。
重拾湮灭的历史,回顾曾经的辉煌,享受文明的荣光。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而我们就是要传承弘扬开新周文化,来一场寻根之旅,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