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感觉是有偏差的
例如大多数90%的人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明显不可能的,造成这个原因就是凭感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世界的全部,只能通过感受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的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也就是说用来支持我们结论的,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远非全部的周遭。例如井底之蛙的平均水平有多低。
乌比冈湖效应
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中指,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心理倾向,另一种说法是,自我拉抬偏差。
邓宁-克鲁格效应
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错误的认为自己非常优秀。例如,什么事儿都做不好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做不好只是他不愿意做而已。而那些真正的强者往往很谦虚,因为他们知道需要经历什么,付出什么,不会自我骄傲。
二八定律,20%以后都是落后
20%的人占有着世界上80%的资源,二八定律无所不在。麻烦守恒定律。不要拿着比下有余的幌子来自我安慰,阻碍了自己的成长速度。
1%之后都是落后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使得人与人链接起来,你看到的不再是局限部分,而有可能是更全面的世界。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目前处于什么位置,而选择更加努力的深造自己领域。
移动互联网之前越是有能力的人他的圈子会一层一层的往上跳,脱离一层圈子代表着从这一层圈子世界中消失,这一圈子的人也感受不到这人的能力,可以让他进入世界最顶级的圈子中。看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过程。
而现在你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微信朋友圈来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过程,并认清自己的位置,进而选择更加的努力手段去在专业领域深耕。
破除差不多的心态
把一件事做到足够的好,体验其中并不容易,理解他做到一定程度的困难。
要看得见别人的好,因为他们真的比我们知道的多,做事情的方法也得当。这些都是我无知的。李翔商业内参的例子,一个人赚了新三板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让人恐惧落后,很多事实就放在那里,有时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将来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是落后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崛起让人更加的恐惧
概率统计,是大数据的基础。大数据面前人人都是被研究,被利用的对象。会让我们更加的恐惧,恐惧是好的,总要好过无知无畏,恐惧利用好的话,可转为危机感来替代他。也不用过分的恐惧,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会再也不用为了生活必须而出售时间,早晚有一天会做到20%甚至1%
例如就订阅专栏的数据,打开率40%-50%,留言率5%,而做到每天留言的可能1%不到,持续留言的更不多,每加一个条件,淘汰掉的人也就越多。所以说,也不用太过于恐惧,持续做正确的事情,终会做到20%甚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