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也是牛马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马,而DDD又何尝不是牛马呢?面试的时候,写博客的时候,和朋友吹牛皮的时候,作为一个技术人,你要是不把DDD搬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一个开发,不仅是后端开发在搞这个,前端也在搞这个。装完之后呢,DDD就怕被束之高阁了,landing是不可能landing的,这辈子也不可能landing。是的,博主我也是这样的人。
什么是DDD
DDD,Domain-Driven Design,即领域驱动设计,用领域建模的思想去进行业务设计或技术设计。
几年前,也没有几年前,毕竟我才工作四年,也就18年我毕业的时候,DDD还是蛮新的东西,起码你在找工作时,大家平时交流中时,是很少谈论这个东西,那时候JVM是蛮火的,面试基本都会问JVM,现在很少问了。而这两年,我看很多岗位描述上都要求有DDD相关经验。其实也蛮喜新厌旧的,毕竟在程序设计思想这块,面向对象曾经才是老大哥,基本面试都会问面向对象三大机制,或者设计原则,或者设计模式,此时单例模式表示很淦,都被你们整出了7种写法了。
时过境迁,技术人不迎头赶上,迟早要被拍打在冷冷的沙滩上。
面向对象和SOLID原则
要说DDD,我们要先聊聊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即SOLID原则,后面谈到设计模式时,默认也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体现,不纠结某个设计模式体现了什么设计原则。SOLID原则如下所示:
S即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答应我,一个类就干一件事,别多管闲事。
O即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每次新需求,你都把所有类修改一遍,你敢上线发布,测试敢吗?到底要回归哪些流程?能不能多开些扩展口子,新需求来了就扩展一下口子。
L即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爸爸都说了,这个方法是a+b,到了你那,就变成a-b了,爸爸不要面子的吗?
I即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答应我,一个接口就约定一件事。
D即迪米特法则,依赖倒置原则(Law of Demeter,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迪米特法则,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依赖倒置原则,想做甲方爸爸,你就要学会定义接口。
SOLID原则和其他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我先不做过多解释,后面我们在聊DDD的时候也会谈到这些原则,我也会进一步做解释。其实在这里,我已经表达出了我这篇博客的核心观点,也是我要传递的想法,领域即对象,领域建模即对象建模,领域驱动设计(DDD)即面向对象设计(OOD,Object-Oriented Design)。就如同一个剧本,换了演员和背景,一切好像又是新的剧情,但核其实还是那个核。历史就是个轮回,谁说不是呢。
这里我要表明我对DDD的看法,DDD是一种业务设计思想(不仅仅是开发,对,说的就是产品,你们也要懂点DDD),是一种业务认知的方法论,它给出了一种认识业务,并剥离开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对,可能性,因为知道了也无法landing),即DDD是一种将核心业务规则与具体技术实现解耦的设计思想。这里提到的解耦也是一种程序设计方法,当然也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DDD三驾马车
DDD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为架构设计,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
架构设计主要涉及到的核心思想是分层,当然分层基本是所有架构设计采用的思想,比如计算机网络中的七层架构,MVC三层架构,公司组织架构等等。
战略设计主要涉及到通用语言,领域划分(domain,核心域,通用子域,支撑子域),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上下文映射图(context map)。
战术设计主要涉及的概念有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领域事件(domain event),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应用服务,仓储/资源库(repository),聚合(aggregate),聚合根(aggregate root),工厂(factory)。
具体的含义我不做过多解释,后面博客我们会继续聊如何进行DDD设计,今天我们只聊DDD和面向对象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看DDD,让DDD不再高大上,不再神神秘秘,让DDD成为一种显学,人人都会DDD,人人都是DDDer。
DDD与面向对象
DDD本质是面向对象,只是换了更高一层的说辞去包装了一遍。
我们在架构设计中谈论各种架构范式,但始终脱离不了依赖倒置原则,这是DDD架构设计的核心。依赖倒置原则就是面向接口编程,什么是接口,接口即规范。谁定义了接口,谁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其他实现接口的开发者都是纯纯牛马,纯纯打工人。我们把核心接口都定义在领域层,让领域层成为核心层,控制流从各个方向指向了领域层。端口适配器模式即六边形架构,直接在命名中就点出了面向接口原则,什么是端口,其实就是接口,适配器模式是做什么用的,就是转换接口,将老接口换成新接口。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战略设计部分,什么是领域划分?如何进行领域划分?划分原则是什么?不就是单一职责原则吗?每个业务域负责一个核心业务能力,让每个模块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一种关系,每个子域内聚在一起形成一种业务能力,子域与子域之间是低耦合的,子域提供的能力通过RPC或者HTTP进行交互。也就是说,领域划分的原则是单一职责原则,领域之间的关系是高内聚低耦合的。以上也就是战略设计的核心内容。
最后我们再聊一聊什么是战术设计,这一层更接近代码编写了。我们在领域建模过程中强调的实体值对象,其本质就是充血模型,让每个实体具备业务规则,而不仅仅像MVC时那样,变成了数据库记录承载者,即对象关系映射(ORM),这违背了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对象是属性和方法的封装,其中属性是数据字段映射,而方法是该对象所代表的业务规则,而不仅仅是数据承载容器。至于领域事件,我就不提了,核心是解耦的思想,其实现方式可以是观察者模式,也可以是消息队列。聚合则是将几个紧密相关的实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同生共死(you die i die,you live i live)的关系。几个相关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家人,那么这时创造对象就会比较繁杂,需要同时构建几个对象,这时候工厂设计模式就发挥作用,繁杂重复的构造逻辑由工厂(factory)整合起来了,你要创建对象的话,就调用一下工厂提供的接口吧,一家人在一起就要整整齐齐。
还剩下repository(仓储/资源库),其实对多数据源开发来说,repository蛮重要的,它是一种接口即面向接口编程,当我们在领域层定义好了数据的接口时,那么不管基础设施层采用什么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储存,如redis,mysql,oracle,hbase等等,我都不再关心,你只要按照我的接口进行实现就好。而传统实现中,如MVC,传统DDD四层架构,MVC是service层依赖dao层,也就是说,核心服务层依赖了底层数据层,底层数据的实现技术发生变化,那么service就要变,此时在service定义接口的话,就可以实现依赖反转(倒置),service就不要再做任何改变了。当然这也是Spring IOC的核心思想,实现方式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