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桌的两个孩子打架,其中一个孩子的爸妈在微信群里齐上阵,责问老师当时在不在场,有没有制止之类。接着又艾特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虽然看不到半个脏字,但憋出来的礼貌咄咄逼人。再然后,那位麻麻直接跑到学校,和另一个孩子吵了起来。
(二) 一位家长在群里艾特另一位家长,质问,“为什么你家孩子总喜欢去老师那儿打小报告,告我儿子。因为这,老师总罚他,搞得我儿子好几天中午都在挨罚写检讨,不能睡觉。”
(三) 群内一则留言:“我家孩子经常丢东西,请老师速速检查班上有没有孩子有不好的习惯。”说这话的家长,尽可能地显示自己是个有素质的人。事实上,谁都看得懂“老师,你快查查,班上有没有小偷。”
如果家有小儿,上面三个片段可能并不陌生。我不是育儿专家,只是一个普通妈妈,根据自己的体会,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因为私事在群里艾特老师或其他家长,我认为非常不妥。当然,问个作业,请个假什么的倒也无妨。如果是讨论孩子的事儿,一句两句肯定说不完,在群里讲,必然影响了其他家长。不是所有的人都无时无刻不怀揣一颗八卦的心。被艾特的人也会有压力,就像开会时冷不防被点名发言一样,难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很难做到直率和真诚。其实,艾特的和被艾特的,双方在语气上都比较难把握,有时会让误会更深。如果确实想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防私信,或者直接见面最好。微信让沟通变得方便,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艾特任何人。但同时,也让沟通变得草率。有人说这是坦率。但我认为,这种坦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势,给对方压力。
二、孩子打架,家长本能的第一反应是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吃亏,至于事情的经过并不会当做了解的重点。即便是陈述事实,也难免偏颇,先入为主。
写到这里,真忍不住要“呵呵”。我家大儿从小物权意识淡薄,前两年,简直就把这一品性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桌在他脸上看图写话,衣服裤子美术课上也被人水墨山水,笔被拆得七零八落,如此等等。每一次我第一反应都是火冒三丈,然后告诉他“让老师换座位!别和他玩了!”同时私信相关同学的家长。脸上作画的那次,愣是约了那同学一家人出来见面。一见面,俩孩子便在一起疯闹。孩子和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孩子心中,脸上画画的事没什么大不了,好玩不可恨。后来,我们又逐渐了解到,美术课上的水墨山水,是他自己先把颜料泼在裤子上,觉得好看,拿给别人嘚瑟,别的孩子才跟着胡闹;被拆散的笔,是因为他发现里面的弹簧可以拆出来玩,便和小伙伴发掘了新游戏。再加上孩子在叙述时的避重就轻,结果,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事情的全部。单凭孩子的一面之词,便在群里艾特别人,怪罪于人,不免就显得有些造次了。
三、做孩子的榜样,而不只是替孩子撑腰出气。我觉得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前不久的某个下午,湖南某中学的一名高三尖子生,因为不想完成电影观后感,与老师发生口角后弑师。对情绪管理不好的人,很可能因为一次的失控,将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所得化为乌有,改写人生。对情绪管理不好给自己和别人所造成的伤害有时是无法弥补和致命的。尤其是,孩子们日后也许面临比我们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受着良好的教育,但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今后的路也很有可能会走得很艰辛。基于此,我觉得作为家长很有必要言传身教,而不是像刺猬似的,稍有不顺便夸张的反弹。发脾气的时候想想背后那双在看着你的小眼睛。如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因事而异,因人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也会千差万别,然而我认为首先家长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hold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正面地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