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研究表明,边听课边做笔记和只听课不做笔记的记忆效果是有差别的,更不用说做了笔记去温习的。由于人脑的遗忘机制,单向输入后的记忆残留率大概只有5%,所以如果不做笔记的话,那这么少的存量又有什么用呢?甚至模模糊糊的概念还可能导致自己认知偏差,以为自己会了,结果到实际要输出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可以输出,那是不是很尴尬呢?
输出的方式当然不止做笔记一种,写读后感,心得也是一种,而且相对于笔记更高级。当你学完一个知识后再运用自己的记忆和认知把它表达出来时,不仅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够记录下当前你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等到以后需要调用到这个知识点时,你就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当初的认知是否深刻,这也是一种帮助自己不断进步的方法。
再高级的就是去教别人,写教程也好,帮助别人也好,都是一种高级的输出。因为你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起码得先有一桶水吧,不然倒不出来可就丢人了。事实上,去帮助别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也是倒逼自己吸收知识的好方式,有的知识你看得懂,以为自己会了,可当你要教别人时却不知道要怎么才能传递清楚,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够深入的,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掌握的有多不够用,才会重新认真去回顾、揣摩、归纳、总结。
所以,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培养自己输出的习惯,尤其是文字输出,日后要搜索起来也会方便很多,这大概是我们战胜遗忘的重要武器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