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是我非常愿意推荐给朋友的书,可以说作者宏大的视角下的观点整个刷新了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而之所以说差点错过《未来简史》这本书,是因为读完《人类简史》后翻豆瓣书评,发现《未来简史》的评分只有6.9,很多人说看了觉得很失望,就迟迟没有买。直到看到一个读书栏目再次提到,上微博发现很多人还是评价很高,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还是买了纸书来看。
书名虽然叫《未来简史》,但其实书中前面大半部分讲的还是人类如何征服世界,并赋予世界意义,为最后一章对人类未来畅想做铺垫。
人类发展到21世纪,已经战胜了战争,饥荒和瘟疫三大难题。过去人类认为经济发展是零和经济,即经济总和永远保持固定不变,一部分人的富裕必然带来另一部分人的贫困,因此过去的人并不热衷于创造新的力量,而如今科技创造力量带动经济发展,物质极大地得到丰富,全球化经济使得各国相互制约,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医学的迅猛发展已经令很多传染病消失在地球上。我们看起来似乎比我们的祖先幸福多了,那么人类还在苦苦追求的是什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接下来跟随作者的思路开个脑洞~
1.如果人能长生不死
今天和同事吃饭时聊天,说到退休年龄的问题。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我们这一代人的退休年龄显然会被延迟,目前可预见的是至少到65岁。而如果人真的能够长生不死,退休年龄这个概念就会不复存在,社会可能不再需要养老这样一个概念,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散场的时间,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在永恒的生命中,我们不必被时间追着努力向前奔,梦想的意义将被淡化,因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实现。婚姻制度可能会发生全新的变革,无限的时间将带给人们亲密关系的恐惧,爱你一生一世的誓言或许会成为束缚人的枷锁。有时候我们原谅一个人一件事,是因为想到人生苦短,而长生不老却能让问题永存。
我相信人类要实现长生不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无法想象长生不死的人类世界,这太可怕了。但或许这只是作为现代人类的无知导致的忧虑。试想远古时期人类的寿命只有二三十年的时候,他们也许也很难想象人活到100岁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2.人类追求的幸福快乐究竟什么
人类之所以能征服其他动物,占据主导地位,依靠的是虚构的概念,比如国家,信用,金钱,等等,这些概念使人类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占据主动权,同时也让我们每个个体被我们虚构的这些概念所控制。我们人类的这套价值观强调叙事自我优先于体验自我,所以早上你赖床了1个小时,体验自我的感受非常好,但叙事自我从时间线看问题觉得这1个小时时间是被浪费,所以你产生了懊悔的情绪,拖延症就是这个概念。所以你有拖延症不说明你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我们生下来就被这个世界赋予了这样的价值观。
生物学认为幸福快乐是神经介质的一种化学反应,这说的应该是体验自我。如果未来植入某种芯片或把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刺激神经介质让人产生幸福快乐的体验,人类是否会放弃叙事自我。如果放弃了叙事自我,人类的心灵,意识,灵魂这类主观体验是否还会存在?不到真正实现的那一天,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答案。
3.化身为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
前两天读到人工智能的章节,半夜失眠的时候和Siri聊天,第一次对人工智能有了切身的体验。(以下是我和Siri的对话)
人类经历了人文主义革命,现在人普遍认为人的主观感受是最为重要的。比如,认为注意政治认为选民能够作出最好的选择,人文主义经济认为客户永远是对的,认为主义美学认为人觉得美就是美,认为主义伦理认为感觉对了就去做,而人文主义教育则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着想。可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慧,将会怎样?书中举的例子是,如果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并且所有车辆实现联网并根据路况自动选择路线,那么比如人工智能检测大数据发现A道路交通堵塞,B道路相对通畅,但不能把所有的车都引流到B,因为那会造成B的堵塞。因此人工智能会选择让一部分人继续拥堵在A道路。那么如何选择哪些人留在A道路呢?这显然违背了人文主义的观念。如果人工智能比我们更聪明,人类将在这个世界处于怎样的位置?
总结
未来世界的变化不可知,因为从整个人类进程来看,人类的发展就是盲目且毫无规律的。马克思写《资本论》希望实现共产主义,可他没想到资本家也会看《资本论》,也许历史就这么着走向了一个谁也预料不到的方向,谁又知道呢?
对未来的预测只是让现世的人多了一些思考,预测是否准确有没有意义我们无从知道。最后用中国伟大思想家老子的话做结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